元阳彝族服装结婚照片婚纱照-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1、照结婚证照片的时候,对人有哪些着装和发型的要求?
婚姻的殿堂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人们都会说“婚姻是爱情的结晶”,从相爱到走进婚姻的殿堂是一件很幸福和美好的事情,而结婚照是作为婚礼的一个礼物和见证,见证一段成恋人走向夫妻的关系,因此结婚证也是陪伴人们一生的一本证件。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证件照要求逐渐提高,结婚照也是不例外。在拍结婚照照片的时候有着下面这几种要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根据民政部《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办理结婚登记应当提交“二寸”双方近期半身免冠合影照片,另外,根据《婚姻登记服务标准体系》规定:
“结婚证照片(结婚登记照)尺寸规格为“背景为蓝色或红色的双方合影彩照,尺寸35mm*50mm(宽*高)。”而且要求不能使用合成照片、艺术照、婚纱照或者是生活照等作为结婚证照片,具体的要求如下:
服装要求:人靠衣装马靠鞍,好看的结婚证照片还需要新人在衣服多花点心思,在穿着方面应该要简单大方,颜色上应当采取与结婚证照片的红色相协调,新人可以穿着正式的白色衬衫合影,有些追求时尚个性的新人也可以穿着比较有特色的民国风或者情侣风服饰合影,结婚证在服装方面是没有要求统一的,主要不要太花俏奇葩即可。双方提前沟通好、共同沟通协商选好拍结婚证照片时要穿的衣服。
化妆要求:结婚证照片不会像拍身份证照片那么严格,许多新人为了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好看,都会在拍照之前整理好自己的妆容,显得更有精神,但是切记浓妆艳抹,也不能懒懒散散,随便应付,不然拍出来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看的。
发型要求:拍结婚证照片时,如果对发型不满意最好在拍结婚证照片一周前改变,一来是对新发型的适应,二来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男生的头发不能过长盖住眼睛,也不能剪个不好看的头发,在这方面,准新娘还是要严格监督的,因为很多男生都觉得头发和拍照片没有什么关系,不要头发乱七八糟的就拍照,否则效果也是不好看的,清爽的头发给人很简单的感觉,没有任何装饰的有的时候就是最好的。
表情:很多人觉得像身份证等证件照都是要求严肃正经的,导致大家对结婚证件照有一些误会。其实拍结婚证照片是可以笑的,领证是一件幸福开心的事情,当然要开心的笑啦!不管你是抿嘴微笑,还是漏齿笑,最关键一点是自然,要知道笑也要笑得好看,笑的自然大方。照相师傅看你一脸严肃不开心还以为你是不真心实意的来结婚呢,所以心情很重要,笑容是内心最好的体现。
结婚证是陪伴夫妻一生的宝贵证件,所以一定要多次拍摄然后挑选出令自己满意的照片。
婚姻对于大部分来说一生就一次,当然结婚证也是拍这么一次,象征着今后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对此,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2、彝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彝族服饰特点分男装服饰,妇女服饰,女童服饰分别进行说明:
1、男装服饰
男子多蓄发于头顶,彝族称“字尔”或“字木”。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装束。男孩在四五岁时,头前顶留一块方形的头发,成年后将其挽成一个发髻。人们视其为天神的代表,认为它能主宰吉凶祸福.所以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能触摸、戏弄。因此汉语称其为“天菩萨”。
头上缠着青蓝色棉布或丝织头帕,头帕的头端多成一尖锥状,偏鉴于额前左方,彝语称为“兹提”汉语名“英雄结”。
青年人多将英雄结扎得细长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彝族男子以无须为美,从年轻时起就常将胡须拔去。男婴左耳穿孔,稍长即戴耳环。
2、妇女服饰
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挑有图案花纹。领口周围缀以金器、银器、珠宝和玉器。有的饰以盘扣,用彩色丝线缠绕,形状各异颇具匠心。
甘洛彝族女服中襟为多,独具风采。圣乍地区的兔毛背心又别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笼底边镶上一圈雪白的兔毛,华美富丽。妇女多着百褶长裙,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
童裙以红、白色为主,或几色相间,青年以红、蓝、白色或红蓝白色相间为主,老年以青、蓝色或青蓝色相间为主。
2、女童服饰
彝族女童蓄发以后梳单辫垂直于脑后。八九岁时,将单辫盘于头顶四周,辫尾缀以红色棉线,辫上有时扣以弓形小木梳为饰。出嫁时则分流双辫、交叉盘压在头帕上。
如尚未出嫁而已达成年期者,亦可择日分梳双辫。至乍地区青年戴红里青面双层绣花头帕,依诺地区是一二米蓝布折成数层顶于头上。所地地区是一长条青布,花线扎边,折戴头上。
(2)元阳彝族服装结婚照片婚纱照扩展资料
服饰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环境复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服饰在质地、款式、纹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大体可根据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个彝族聚居区分为六大类型。
1、凉山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平时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头缠中髻,不同次方言区的样式不同,左耳戴蜜腊珠、银耳环等饰物。男裤在北部方言区根据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裤脚”、“中裤脚”、“小裤脚”之别。
妇女着百褶裙、戴头帕,生育后,可戴帽或缠帕,喜佩耳饰、手饰,戴银领牌。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传统色彩为黑、红、黄三色。图案纹饰多为鸡冠、羊角、火镰、蕨草、窗格等动植物和生活物品。
2、乌蒙山
乌蒙山彝族服饰男女均为青、蓝色大襟右衽长衫或短衫,长裤,缠黑色或白色头帕,系白色腰带,着绣花高钉“鹞子鞋”或“鹰头鞋”。男子服饰无花纹,披羊毛披毡,女子服饰领口、袖口、襟边、下摆均饰彩色花纹组合图案。
3、红河
红河地区彝族男子服饰多为对襟、短衣、长裤。妇女服饰款式多,既有长衫,也有中长衫和短装,大多外套坎肩,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绒线做花为饰。图案以自然纹为多,几何纹次之。
4、滇东南
滇东南地区彝族女装款式为右襟或对襟上衣、长裤,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为对襟衣,外套坎肩,着宽档裤。服饰工艺有挑花、刺绣、镶补、蜡染等。
5、滇西
滇西地区彝族妇女多为前短后长的右大襟衣,下为长云南大理彝族分支腊罗女盛装裤,系围腰,套坎肩。巍山、弥渡两县妇女佩戴羊毡裹背。男子着右大襟长衫、羊皮坎肩、宽裤脚、头包青帕。
6、楚雄
楚雄地区彝族女装为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少数地区上着对襟衣,下着花裙。工艺以镶补、平绣为主,图案多为花卉。禄劝、寻甸等地妇女的盛装是古老的贯头衣,这种服饰前短后长,宽大无袖。男子服饰为对襟小褂,披羊皮褂,长裤,还保留有着火草布、麻布衣的习俗。
3、彝族风俗、服饰、节日习俗、饮食、民居
一、彝族风俗
1、成年礼:少女成年,要举行成年仪式。彝族少女成年的换裙仪式,彝语称为“撒拉火”,意为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俗称“换童裙”,在少女13岁或15、17岁时举行。
2、婚礼风俗:彝族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泼水、抹黑脸、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举行订婚仪式,订婚时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双方各杀一头猪,取胆、胰观看,以胆色澄黄、胰大直肥为吉,若胰脏卷曲则为凶,表示不能相配。
二、彝族服饰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平时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头缠中髻,不同次方言区的样式不同,左耳戴蜜腊珠、银耳环等饰物。
男裤在北部方言区根据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裤脚”、“中裤脚”、“小裤脚”之别。妇女着百褶裙、戴头帕,生育后,可戴帽或缠帕,喜佩耳饰、手饰,戴银领牌。
三、彝族节日习俗
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通常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四、彝族饮食
彝族的饮食原料及食用方式有独特的风格。主食型食物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调料类、饮料类。肉食类以牛、羊、猪、鸡为主,待客需杀牲,以杀牛为贵,羊、猪次之。
五、彝族民居
凉山彝族民居为“瓦板房”;贵州和云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楼”、“垛木房”和“厦片房”;广西和云南东部则是“干栏式”住宅。彝族村寨大多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阳避风、树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开阔、有利于耕牧和军事防御的山坡上。
(3)元阳彝族服装结婚照片婚纱照扩展资料
彝族的发展现状:
1951年1月10日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彝族自治政权—西昌县红毛姑彝族自治区(区级)。1951年4月、5月,分别建立了昭觉县彝族自治区和峨山县彝族自治区两个县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
随着民族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民族政策的落实,在20世纪50年代,相继建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三个更大范围的民族区域自治单位(地区级)。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还相继在云南的江城、宁蒗、巍山、路南、南涧、寻甸、元江、新平、禄劝、漾濞、普洱、景东、景谷,贵州的威宁,广西的隆林,以及四川的峨边、马边等县建立了单一的彝族或彝族与其它少数民族联合的自治县。1979年1月,又将彝族居住比较集中的西昌地区合并到凉山彝族自治州中。
彝区的各自治机关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依照法律的规定,制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单行条例。如凉山彝族自治州制定了“民主改革实施办法”;规定以当地通用的彝、汉两族文字作为自治机关行使职权的工具;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照顾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规定留下麻园地、姑娘羊、寿材树;对于彝族人民节日用粮、民族服装用布等问题也都有适当的照顾与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