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尊龙体育 » 婚礼婚庆 » 光绪大婚礼服

光绪大婚礼服-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发布时间: 2023-03-29 15:06:33

1、为什么光绪皇帝大婚时,隆裕皇后走过的太和门是用纸扎的呢?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在这里曾经举行过顺治皇帝的登极大典,以及光绪皇帝的大婚典礼。

众所周知,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是个面貌丑陋、毫无国母威仪的大龄女青年。光绪皇帝之所以娶她,是因为隆裕皇后是霸道的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光绪皇帝不喜欢这位皇后十分明显,朝廷筹备婚礼的事情光绪一概不过问。隆裕皇后在嫁入紫禁城之前,她的婚姻悲剧就已经开始了。

清朝皇帝的大婚典礼,皇后一定要乘轿子从太和门通过。偏巧在隆裕皇后过门前一个月的时候,太和门不慎失火。这场大火来势汹笑纤神汹,不少救火的太监都受伤了,可是这座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太和门依然没能碰亏抢救回来。眼看着皇帝就要大婚,烧毁了太和门实在是太不吉利了。对于还没过门的隆裕皇后而言,简直是晦气冲天。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太和门,竖宏是光绪年间那场大火后第二年重建的。但在失火后的短短一个月内无论如何也无法复建太和门,迎娶皇后迫在眉睫,于是紫禁城紧急征召了一群裱糊匠。当时正值寒天腊月,裱糊匠们夜以继日用纸糊、彩绸扎的办法做出了以假乱真的彩棚太和门。所以我们看到的《光绪皇帝大婚图》中的太和门,其实就是个彩扎纸糊的替代品。由于工艺逼真,这项技术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婚前遭遇失火,婚礼走的是纸糊的太和门。隆裕皇后,这位大清朝的送葬人在她的婚姻开始时就遇到了非常不吉利的征兆。婚后的隆裕皇后不得皇帝宠幸,眼巴巴看着光绪宠爱漂亮的珍妃。即便是自己的亲姑母慈禧太后,对木讷无趣的隆裕皇后也流露出许多不耐烦来。连朝臣甚至宫女都觉得隆裕皇后软糯爱哭,是个无聊无趣的人。隆裕皇后的一生十分郁闷,后来她以皇太后的身份看着清朝灭亡,6岁的小溥仪退位,心情悲凉可想而知。

隆裕皇后死后葬在清西陵,与从不正眼看她的光绪皇帝同穴。但是她死后也不得安宁,盗墓贼光顾了光绪陵寝,隆裕皇后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遗骸化作烂泥。以故宫纸糊的太和门为楔子的悲剧,直到此时才宣告结束。

2、清朝皇子或者亲王结婚时穿的礼服,知道的请详细描述一下~跪求

在结婚、敕封、节庆等重大日子的时候,着吉服,也就是俗称的蟒袍。当然皇帝的也叫做龙袍。
皇子:蟒袍金黄色,片金缘,绣文九蟒,裾左、右开。(初制,皇子冠服,凡庆贺大典,冠用东珠十三颗镶顶,礼服用秋香等色,五爪、三爪龙缎,满翠八团龙等缎,束金镶玉嵌东珠带)。
亲王、郡王,通绣九蟒
但值得一说的是,凡吉服、朝服外面都是要加补服的。。。补服就是绣着补挂图案的衣服。。
您有条件可以去图书馆借阅《清碑类钞》

3、清朝皇帝有几种类型的衣服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4、清代皇帝的大婚礼仪

乘龙配凤 二姓之好清代皇帝的大婚礼仪 苑洪琪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曾任宫廷部副主任。主要从事清代宫廷历史研究。 婚姻礼仪是中国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章制度。 清代皇帝的大婚礼仪,在远古贵族男子的娶亲程序六礼的基础之上,又因满族婚俗的传统背景和皇帝的特殊身份有所变化。那么这些过程具体是怎样的?需要备下哪些物品?参与者各自的身份和角色又是什么?还请看档案解读。 阅读链接 《礼记》中的六礼 一、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二、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测算男女双方结合是否合适; 三、纳吉,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四、纳征,男方家送聘礼给女方家; 五、请期,男方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六、亲迎,新郎亲至女方家迎娶。 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复杂而繁琐的典章制度,其中婚姻礼仪就非常具有代表性。《礼记》认为婚姻是:「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婚礼的仪式,更是对认同、崇拜祖先的「礼」与其外在的一系列表现。《礼记》还确定了从议婚到完婚这一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六礼」)。《周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婚礼这一仪式感极强的习俗,世代相传,不断地加强和巩固男女性别角色及其社会责任。 天子的婚礼称「大婚」,被尊列为国家盛典。但并非所有的皇帝都经历过大婚典礼,只有年幼就继承皇位的皇帝到了成婚的年龄才能享有大婚仪式。 清代,紫禁城内曾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举行过「橡禅大婚」。四位经过「大婚」的皇帝位列清朝帝系的两端。入关前成婚的太祖、太宗并没有固定的婚礼仪注,也没有定下规矩。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年)举行了顺治皇帝的大婚,当时正值入关之初,宫廷典章制度尚不完备,虽沿袭古代六礼仪制,但采礼种类、数量等仍无定制。到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圣祖康熙皇帝才正式确立了皇帝娶皇后的大婚礼仪,即古代嫁娶要遵行的「六礼」。「六礼」原本是远古贵族男子的娶亲程序,被清皇室吸收后,因满族婚俗的传统背景和皇帝的特殊身份,其中的问名、纳吉、请期和弯如胡亲迎礼或设而不行,或改变名称,只行纳采、纳征两礼。这也与清代皇后一般是由皇太后与近支王公通过「议婚选后」来确定有关。 清乾隆 黑漆嵌金饰珍珠御用盔 故宫博物院藏 头盔(胄)是重要纳采礼物之一 清顺治 铜镀金嵌珠石珊瑚马鞍 故宫博物院藏 马鞍是重要纳采礼物之一 皇帝大婚的具体事宜是由临时的专门婚礼筹办机构所包揽。如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军机处档案「同治大婚典礼事宜单」中,遣使事宜、纳采事宜、大征事宜、册立事宜、奉迎事宜、朝见事宜等皇帝大婚诸礼节均明确记录在埋拦案,就连纳采、大征所需的采礼及龙亭(抬放采礼的用具)、节案(放置金节的案子)、册案(放置金册的案子)、宝案(放置金宝的案子)等都有十分详细的记录。施行这些礼仪的具体时间均经过象征天意的国家天文历法机构— 钦天监卜测。 纳币以聘 清代皇帝大婚一系列的礼仪中,纳采礼和纳征礼,与六礼相近,也就是通常说的定婚和下聘礼两个环节。 遣使求婚— 纳采礼 纳采,即向皇后家赠送具有定婚之意的采礼。民间纳采是在女家同意议婚后,再正式带着礼物登门求婚。皇帝大婚行纳采礼不存在女家同意与否,也不会亲自登门纳采,而是派使臣代行。钦天监择吉日行纳采礼,在行纳采礼的前一天,皇室要派专人祭告郊(祭天)、社(祭地)、太庙。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纳采礼筵宴图”册页六及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正、副纳采使臣正在接受金节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纳采礼筵宴图”册页十(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正、副纳采使臣持金节前行 清 冷鉴、黄门等合绘 皇朝礼器图册之「 ”皇后仪驾金节” 故宫博物院藏 依据档案记载,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年)八月,顺治皇帝大婚典礼前期择吉日行纳采礼。纳采礼物是全副鞍辔的文马(毛色漂亮的马匹)十匹、甲胄十副、缎百匹、布二百匹,金茶筒一个,银盆一个。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七月初七日,康熙皇帝大婚纳采礼的礼品与顺治皇帝相同,且「以礼部尚书内务府总管充使(纳采使)」。所谓纳采使,有正、副二人,均由皇帝钦定。纳采使大多由很有地位的官员担任,是经过亲王、大臣们众议提候选名单,再由皇帝圈定钦派。纳采当天,皇帝在太和殿要向正、副纳采使授以金节和圣旨,纳采使才有资格代表皇帝行事— 到皇后府邸行纳采礼。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纳采礼筵宴图”册页十四及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准皇后父亲(或祖父)率子弟等人着朝服在府邸大门外跪迎,正、副纳采使臣正准备进入门内 这一天,准皇后府邸正厅面南设节案,左、右各设案。正、副纳采使持节到来时,皇后之父(或祖父)穿朝服在大门外跪迎,然后随两位使臣入内,将金节陈于节案上, 甲胄、布帛分别陈放于左、右两案。龙亭停在仪门之外,文马停在中阶之下。正、副使臣授礼时,皇后之父(或祖父)在外厅中门之外跪受,再率子弟朝皇宫的方向行三跪九叩礼,以示谢恩。最后,正、副使臣取节回宫,皇后之父(或祖父)在大门外跪送。准皇后家则设纳采宴会,以示庆贺。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纳采礼筵宴图”册页十六(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停放在仪门之外的不同的龙亭,有甲胄龙亭、缎匹龙亭等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纳采礼筵宴图”册页二十六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所绘即为纳采宴会 清 红油纳采宴桌 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红地金彩双喜字六节盒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银云龙纹暖酒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银镀金双喜字匙及款识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喜字银元宝(六个)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锭 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正、副使臣一行持节抵达准皇后家代皇帝行纳采礼,就是民间所说的媒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提亲,向女方家长表示「明媒正娶」的承诺仪式。当然,皇帝大婚不需要媒人,这也是皇家与民间最大的不同之一。 壮观的下聘— 大征礼 民间的纳征礼,在清代皇帝大婚中改为「大征礼」,是皇帝迎娶皇后入宫之前再次向皇后家送大婚礼物,并告知将要迎娶皇后入宫。「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仪礼·士昏礼》)清皇室迎娶皇后所「纳」之物,不仅有金银器和钱,还有其他极具浓郁民族特色的物品。 康熙四年九月初七日,康熙皇帝大婚行大征礼,礼品有黄金二百两、白银万两、金茶筒一个、银茶筒两个,银盆两个、缎千匹、鞍辔马二十匹、驮甲二十副、文马四十匹,以礼部内务府堂官为正、副使。大征礼的一切仪式均与纳采礼相同。 康熙皇帝大婚的大征礼如是,两百年后同治、光绪皇帝大婚的大征礼仍是 清 银镀金龙凤纹多穆壶 故宫博物院藏 如此— 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十二月初四日午时行大征礼,应备赐物自应敬谨办理。在《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第三册《大征礼图》中可以看到,大征礼给准皇后的聘礼用七十四座龙亭装载,而给准皇后娘家的赏赐物则用五十八座采亭装载。由皇帝任命的正、副使持节捧旨,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征仪仗队前往皇后家行大征礼,十分壮观。 但是这些大征礼礼品并不是全部赠与皇后家里的。采亭所装载的是给准皇后父母的赏赐物,准许留下。而龙亭所装载的是给准皇后的聘礼,要作为妆奁返回皇宫— 「内务府官将金两、银两、金银茶筒、银盆撤出,仍用龙亭舁请交进;缎匹交总管太监接收,暂存邸第。俟进妆奁时分装箱内……马匹、鞍辔、驮甲交该衙门领回。」 所谓妆奁,原指女子梳妆打扮时所用的镜匣,后泛指随出嫁女子的嫁妆。皇后的妆奁由皇家采办。顺治、康熙皇帝大婚时,国家经济尚不发达,皇后妆 奁谨行俭用。到同治、光绪朝时,皇后妆奁则应有尽有:既有绸缎成衣、裘狐皮服,又有冠履靴鞋、珠宝首饰;既有陈设清供、舶来时玩,又有生活器皿、实用家具等等,无所不包。 入宫成婚 清代皇帝大婚典礼中最为隆重的仪式是册立礼和奉迎礼,一般都与合卺礼在大婚当日连续举行(顺治、康熙、光绪三位皇帝的大婚册立礼和奉迎礼都在同一天举行。同治皇帝大婚是个例外,册立礼、奉迎礼是分两天进行的),一起构成了大婚礼仪的 *** 。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大征礼图” 册页二及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准备出行的大征仪仗队,给准皇后娘家的赏赐物用采亭装载 阅读链接 《大清会典》记载的大征礼礼品单 黄金二百两、白银万两、金茶筒一、银茶筒二、银盆二、缎千匹、文马二十匹、闲马四十匹、驮甲二十副。另有赐后父后母黄金百两、金茶筒一具、银五千两、银茶筒一具、银盆一具、缎五百匹、布千匹、马六匹鞍辔具、甲胄一副、弓一张、矢一菔、朝服各二袭、衣各二称皆冬一夏一、貂裘各一领、上等玲珑带一束;赐后弟缎四十匹、布百匹、马二匹鞍辔二副;赐从人银四百两。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皇后妆奁图”册页四、五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浩浩荡荡的大征仪仗队伍抬着皇后妆奁 清 玳瑁边檀香木刻锦纹双喜字背小挂镜(正、背)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铜镀金龙凤纹双喜字面盆 故宫博物院藏 清同治 银镀金双蝶纹喜字粉盒 故宫博物院藏 阅读链接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卯刻所进皇后妆奁 上赏金如意成柄龙亭头抬,上金如意成柄龙亭二抬,上金如意成柄龙亭三抬,帽围一九一匣、领围一九一匣龙亭四抬,帽围一九一匣龙亭五抬,各色尺头九匹一匣黄采亭七抬,各色尺头九匹一匣黄采亭八抬,各色尺头九匹一匣黄采亭九抬,脂玉谷穗平安一件栏杆采盘十抬,铜珐琅太平有象桌灯成对栏杆采盘十一抬,紫檀龙凤五屏峰铜镜台一件(随大红缎绣金双喜字套一件)栏杆采盘十二抬,紫檀雕花洋玻璃大插屏成对(分二抬)六十三、六十四抬,紫檀足踏成对六十五抬,紫檀雕龙盆架一件(随大红缎绣金双喜花披一件、金面盆一件)六十六抬,紫檀雕花匣子二十件栏杆采盘分十抬,紫檀雕花箱子二十只栏杆采盘分二十抬,紫檀雕花大柜成对分四抬,以上共一百抬。 正名入宫— 册立礼与奉迎礼 所谓册立礼,是向皇后授予象征名分的金宝与金册(均为黄金制作)以正式确立皇后在皇宫中的地位的仪式。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大婚册立礼都是在皇后府邸举行的。所谓奉迎礼,相当于民间婚娶的亲迎礼,只是民间新郎需要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而皇帝大婚则是派遣使者到准皇后母家府邸,对皇后进行册立后,再将其迎入宫中,故而称奉迎礼。皇后的金宝、金册是由内阁(后改由翰林院翰林)撰写、礼部制作的。铸造要先后经过制蜡模、镌字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进呈皇帝御览。清代皇后金册、金宝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形制与皇帝御宝相同。 近代 逊帝溥仪「 ”皇后”册立金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件金册为故宫博物院现存唯一「 ”皇后”金册 阅读链接 册立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册文 朕惟运协两仪,乾健必资夫坤顺。光昭四表,日升更颂夫月恒。观天道之周行,实邦家之肇庆。爰诹吉日,用制宏章。咨尔阿鲁特氏,乃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也。秀衍桂林,瑞征椒殿。淑身维则,慎德有常。着端范于闺闱,早娴女训;肃庄容于宫,允式母仪。兹仰承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勤俭居先,雍和逮下;徽音丕嗣,内治克襄。夏凊冬温,亲两宫之色笑;陈笾荐豆,佐九庙之馨香。令望式孚,蕃厘永迓。钦哉! 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八月十四日,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下懿旨,遣惇亲王奕誴、贝勒奕劻为册立皇后礼仪的正、副使,遣崇勋为册立宣制官。一个月后,同治皇帝于九月十四日清晨(丑时)身着朝服至太和殿,到册宝案前阅册宝。后正使奕誴、副使奕劻持节捧宝前往皇后家行册立礼。九月十五日奉迎皇后入宫。 清光绪 「 ”珍妃之宝”印 故宫博物院藏 太和殿内放置的宝案 与以上程序相同,光绪十五年(一八 *** )正月二十六日早上,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隆重典礼,宣布册立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并将颁给皇后的金宝、金册交给专使,专使奉命护送皇后金印、金册至皇后娘家,向皇后父、兄宣示,再由随行侍仪女官向皇后宣读册文。行册立礼的同日,遣额勒和布与奎润为正、副使,持节诣皇后邸行奉迎礼。 同治、光绪二帝的大婚,是晚清宫廷最重的两件大事,正值慈安、慈禧皇太后(光绪时为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听政。两位幼年继位的皇帝一位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一位是慈禧太后的亲外甥。虽然皇帝大婚有专门机构管理,但事事都要「具奏」皇太后,然后「面奉」皇太后懿旨,谨慎办事。如同治皇帝大婚时,两宫皇太后早于两年前(即同治九年,一八七〇年)就下懿旨:「皇帝大婚前期分日恭进妆奁、其铺盖衣服、首饰、金银器皿,着于告期前一日恭进。至皇后母家应行恭备子孙饽饽并匙箸、吉祥花碗、龙凤圆盒,既或做铺盖、灯内蜜油并烟粉等项,均着敬谨妥为备……其子孙饽饽届时并由内务府女官恭送大内,钦此。」对大婚礼节的规定更是细致入微,甚至大婚当日陪侍皇后的公主、福晋、命妇等人的穿戴也有明确懿旨:皇帝大婚日,「公主、福晋、命妇进内均戴凤钿,穿蟒袍八团龙立水褂,项圈、手巾、朝珠。内务府女官均戴钿,穿八团褂,至皇后邸伺候升舆。乾清宫伺候降舆及降舆后伺候一切礼节均戴大红钿罩,穿大红褂罩」。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皇后凤舆入宫图”册页二及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所绘为册立礼完,正、副使臣出皇后府邸的情形,可见仪仗队伍正抬着册亭、宝亭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皇后凤舆入宫图”册页十二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所绘为奉迎礼中午门的情形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凌晨,皇后于邸第升凤舆,由大清门进入皇宫。光绪皇帝大婚奉迎礼于子时进行。是时,奉迎仪仗排列就绪,奉迎使臣以及命妇、若干女官陪同凤舆前往皇后府邸。两宫皇太后钦派的福晋、命妇、女官至坤宁宫东暖阁,为新娘和新郎铺设龙凤喜床。喜床中央放一个装满珍珠、宝石、金银钱以及谷物的宝瓶,喜床四角各放一柄如意。迎娶皇后的凤舆均由紫禁城正门— 午门进宫。明清两代出入午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等级最高的午门中门是皇帝出入专用门,皇后只有在大婚典礼中可乘凤舆通过一次。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皇后凤舆入宫图”册页十六(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仪仗队簇拥着凤舆前行 阅读链接 细致入微的大婚礼—— 奉迎前应备各项差务十二项 宝瓶由大婚礼仪处恭制,内盛:珍珠两颗、红宝石两颗,金钱两个、银钱两个、金如意两个、银如意两个、金锞两个、银锞两个、金八宝两个、银八宝两个,金银米一并由大婚礼仪处备办交进; 龙凤同和袍由内交奉迎公主、福晋、命妇敬请至皇后邸;熏轿、熏盖头应用藏香,由内交公主、福晋、命妇敬请至皇后邸; 乾清宫殿内应设火盆,由营造司官员预备; 坤宁宫门槛内应设马鞍(喜鞍),由武备院官员预备;马鞍下应用苹果,由掌仪司官员预备; 子孙饽饽圆盒及子孙吉祥花碗、匙箸,均由后母家预备;金、银酒由酒醋房恭备; 合卺应用壶盏由大婚礼仪处恭制;进长寿面应设铜盆,铜盆由大婚礼仪处恭制,圆盒长寿面均由内膳房预备; 皇后应捧之柴,由司俎太监预备,萨满接收;灶君前铺设拜褥,由萨满预备。 奉迎队伍簇拥着皇后乘坐的凤舆过午门、太和门、中左门、乾清门,至乾清宫止。亲王福晋率女官开启轿帘,扶皇后下轿。亲王福晋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同时把装有珠、宝、金银小如意和五谷的宝瓶奉与皇后。接下来,福晋们扶皇后迈过一个火盆,以寄寓蒸蒸日上之意。之后,在女官的引导下,从交泰殿到达坤宁宫。坤宁宫门口安放着两具马鞍(喜鞍),鞍下是皇后从娘家带来的两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皇后跨过马鞍进到洞房,把刚才拿过的宝瓶交给福晋。福晋将宝瓶放在龙凤喜床上。 清 冷鉴、黄门等合绘 皇朝礼器图册之「 ”皇后仪驾凤舆”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木红漆杆皇后轿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庆宽 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之「 ”皇后凤舆入宫图”册页二十六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凤舆至乾清宫,皇后将在此由亲王福晋率女官扶下轿 清乾隆 青玉合卺杯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小如意故宫博物院藏 和美圆满— 坐帐礼与合卺礼 帝后入洞房,先要一同行「坐帐礼」。坐帐又称「坐福」,是满族的婚俗之一,现在东北婚礼中还在流行,即帝后同坐于龙凤喜床上,面朝正南方天喜方位(即主人间婚姻喜事的天喜星所在方位)。坐帐礼毕,皇帝给皇后揭去盖头,帝后同坐在龙凤喜床上(皇帝居左,皇后居右),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即饺子,由皇后母家预备,随奉迎队伍一同进宫。子孙饽饽必煮得半生不熟,以谐音「生」,寓意「生儿子」。此时窗外还有一男童隔窗问道:「生不生?」照例由新郎或娶亲太太回答:「生!」表示婚后要生儿育女,宗支繁衍,瓜瓞绵绵。吃子孙饽饽寄予了皇家祈求子嗣繁兴的愿望。 吃过子孙饽饽后要行合卺礼。据《康熙大婚仪注》记载,康熙皇帝大婚所行合卺礼在坤宁宫西间北炕前的地上。光绪皇帝大婚时的合卺礼在坤宁宫东暖阁洞房内举行:「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合卺原指一只葫芦破为两半,各盛酒于其中,新娘、新郎各饮一半,象征夫妻原为二体,而又以线连两半葫芦的柄,象征由婚礼把俩人连成一体,故先分而为二,后合二为一。这一仪式,现在演变成婚礼上新人饮交杯酒。 皇帝大婚时合卺礼的流程,以光绪皇帝的合卺礼为例,先是由内务府女官恭进宴桌,铺设坐褥于龙凤喜床沿下,皇帝、皇后相向而坐,再恭进帝、后交杯,用合卺宴。合卺宴是以矮桌席地坐炕炉前,食生羊肉及牛猪肉及金酒(黄酒)、银酒(白酒)、金膳(黄碗盛黄米饭)、银膳(黄碗盛白米饭)、肉丝等。 在帝后进合卺宴时,还要有结发的侍卫夫妇在坤宁宫外的屋檐下用满语唱交祝歌。合卺后的当晚,帝后还要吃长寿面。次日还要举行团圆宴,以表帝后婚后生活的美满。之后,皇帝要祭祀太庙、奉先殿,皇后要率女眷拜见皇太后并向皇太后敬献如意。皇帝还会在太和殿举行大朝,接受宗室王公等祝贺,并发布诏书,举行盛大宴会,赐皇后父母兄弟衣服、物品等。至此,整个婚庆大典才宣告结束。 清 填漆描金龙凤双喜宴桌 故宫博物院藏

5、光绪皇帝大婚时,隆裕皇后走过的太和门为何是用纸扎的呢?

大清王朝第十一代皇帝光绪皇帝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大婚典礼,这场大婚是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大婚典礼。皇帝的大婚原本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之日,但是这场婚礼从一开始就非常不吉利,也注定了光绪帝和隆裕皇后的婚姻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悲剧,或许从隆裕皇后被从纸扎的太和门抬入的一刻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悲剧。

光绪十五年,已经十九岁的光绪皇帝终于宣布即将大婚,十九岁的年纪在当时已经算是相当晚婚了,实际上并非光绪皇帝不想结婚,问题出在慈禧太后身上,慈禧太后并不希望光绪帝过早结婚,因为皇帝一旦举行大婚,那就意味着皇帝已经成人,既然皇帝已经成人,那么就应该举行亲政大典,而皇帝一旦亲政,慈禧太后就失去了继续垂帘听政理由,皇帝亲政后,慈禧太后必须退居二线,将朝政大权交给光绪帝,这是视权如命的慈禧太后最无法容忍的,慈禧太后一生对权力有着无法解释的迷恋。所以,为了能够继续把持朝政大权,慈禧就一直拖延推迟光绪帝的大婚。直到光绪十五年,当时光绪帝已经十九岁,慈禧太后再没有理由拖延皇帝的大婚了。于是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选择了自己娘家的内侄女叶赫那拉静芬作为皇后。

光绪帝尺雹让大婚之时,清政府的财政状况实际上是捉襟见肘的,但是毕竟是皇家的婚礼,即便财政再困难,也要陵局挤出银子举办典礼。按照当时的清朝祖制,皇后大婚入宫时必须要经由大清门和太和门入宫,而正当人们紧锣密鼓的操办大婚典礼所需事宜的时候,一场诡异的大火在距离大婚举办还有四十二天的时候将太和门烧毁,眼看皇帝大婚日期将至,重建太和门已是不可能,众人为此一筹莫展时,当时的官员都认为皇帝的大婚典礼可能会推迟的时候,慈禧太后一锤定音,宣布皇帝大婚如期举行。慈禧太后肆凯下令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并且命令有司找来北京棚匠扎彩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用竹竿加彩纸、绸缎,搭建成一座纸糊的太和门,供大婚时使用。这做法,一般在民间是纸木匠为死人搭纸屋供焚化才采用的。所以,当送亲队伍和文武官员经过彩纸扎的太和门时,尽管惊叹于工匠们的鬼斧神工,但同时也认为这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或许光绪帝不幸的婚姻从此刻就开始了。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四位皇帝的婚礼是在紫禁城里举行的,这是因为他们幼年登基,到了成婚年龄自然就在皇宫里举行婚礼了。1889年的光绪帝大婚典礼,清政府花掉了白银550万两,然而这场慈禧太后一手包办的婚姻却成为了一桩彻头彻尾的悲剧,光绪帝婚后与隆裕皇后感情不和,两人一生形同陌路,光绪与隆裕在婚后做了二十年有名无实的夫妻,终其一生没有子嗣。公元1908年,38岁的光绪皇帝去世,40岁隆裕皇后守寡,5年后,已经成为了亡国太后了。

6、古代皇帝婚礼是怎样的?????

在古代,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皇帝们既不需要金榜题名,也不会流落异乡,但是他们也得经历人生中的“洞房花烛夜”,普通老百姓结婚仪式图的是喜庆,那么主宰天下的 皇帝们结婚 需要走 哪些流程 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 皇后与皇帝结婚时也要进“洞房”,但与民间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后与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皇帝自己原来的寝宫内,也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举行仪式的地方当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迎娶皇后的礼仪相当隆重,也极为讲究。新皇后要从大清门被抬进来,经天安门、午门,直至后宫。而一般妃嫔进宫,只能走紫禁城后门神武门。 参考: http://hunjia.shang.com/ke/fagui/hunsu/110802111022372.html
希望采纳

7、清朝皇帝大婚时 (迎娶皇后时)的过程、礼节、习俗。

清代皇帝的婚前礼,由传统的“六礼”减为纳采与大征(纳征)两种礼节。纳采礼本为男家遣媒妁前往女家求婚,获女家同意之后,再正式遣一使者到女家致以薄礼,以为求婚之成。

历代纳采礼,男家向女家所致礼物,既有实用之物,又有象征之物。清代皇帝大婚的纳采礼物为配有鞍辔的文马四匹、甲胄十副、缎百匹、布二百匹,顺治朝还包括金茶筒(喝奶茶用的茶壶,民间也称为多穆壶)1个、银盆2个。

纳采礼之后举行纳采宴。清代皇帝大婚的纳采宴的承办,改变了主宾关系,并不是由皇后父母设宴款待皇帝派出的使者,而是皇帝要派大臣代表他,赐宴皇后父母。

婚成礼是皇帝大婚的高潮,只有经过这一礼仪,双方才可以确立夫妇之关系,其程序包括册立奉迎礼、合卺礼,并且尚有坐帐礼、跨火盆与马鞍的习俗。

清代皇帝大婚迎娶皇后所用凤舆,并非是与百姓一样的红色喜轿,而是帝王专用的明黄色轿,并且上面没有“喜”字。皇后乘坐凤舆入宫时,要提前在凤舆内放置御笔“龙”字。

皇后头遮绣龙凤同合纹的红缎盖头,坐在凤舆内向宫中行进时,一手持金质双喜“如意”,一手持苹果,以谐音平安如意。

到了乾清门,才算到了皇帝之“家”,于是皇后在乾清宫阶下轿,交出手中的如意和苹果,还要再怀抱一个金宝瓶跨过火盆,才能进殿内,等到了洞房坤宁宫时,还要跨过马鞍,才能行合卺礼。

婚礼诸礼中真正代表男女成为夫妇的是合卺礼。合卺礼为现代所说的喝交杯酒之源。

(7)光绪大婚礼服扩展资料:

清朝皇帝的大婚礼仪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确立下来的。清太祖娶叶赫氏时,仅仅率众贝勒迎亲,举行大宴,而并没有固定的仪注,清太宗时立后也仅行了册立礼,皇帝大婚亦未成定则。顺治八年,清世祖大婚,才开始确立了皇帝纳后仪。

清代民间嫁娶要行六礼,所谓“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民间嫁娶不同,皇帝大婚不需要问名、纳吉和请期,皇帝也不可能亲迎(一般是谴使奉迎),所以皇帝大婚礼仪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纳采和纳征(皇家称大征)。

在大婚使前来册封前,皇后的仪仗就要在宅邸内等待,大婚使到时,皇后的父亲要率领亲属着朝服在门外迎接,皇后本人则在庭中迎接,皇后母亲及家中女眷也都要在庭中着朝服跪迎,等待使臣入内册封。之后鼓乐、仪仗导引在前,皇后凤辇随其后,有中门进入中宫,行至太和殿外台阶,皇后下辇入宫。

8、光绪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样礼物,为何慈禧看后却勃然大怒呢?

我们知道国与国之间不仅有语言的差异,还有它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在19世纪的时候,中国因为英国鸦片战争的关系打开国门跟国外的联系也多了起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多了,国家领导人的联系也会跟着往上涨。那时候中国的领导人是光绪皇帝。

在光绪帝大婚时,英国女王为了同清朝搞好关系就给光绪皇帝送了一件礼物,但是那件礼物之后被慈禧看见,立马就把它给丢了。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礼物呢?让慈禧太后这样的勃然大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的第11位皇帝出生于1871年。他的父亲是位高权重的醇亲王,他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按着载湉父母的这个身份地位即使他没有当上皇帝也可以享受到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可那时候同治皇帝因为荒淫无道抱病而终,他逝世的时候没有子嗣,这就可能会动摇大清皇室的江山。慈禧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就劝说慈安太后立只有4岁大的载湉为皇帝,为了培养载湉就将他接到了宫里养在了自己身边。

那时候慈安太后不通政事,把老祖宗的后宫不得干政发挥到极致,但是慈禧却是一个渴望权势的人。在慈安太后得知慈禧的野心后,就为了大清朝的江山也跟慈禧斗了一阵子,但是慈禧善于这些弯弯绕绕,不经世事的慈安怎么能够斗得过她,终于在1881慈安太后逝世。

此后慈禧就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尝到权力的滋味后,慈禧太后一直打压光绪皇帝,还将他的亲政时间和大婚礼延迟。到了1889年经过个大臣子的联名上书慈禧太后终于拖不下去了,载湉终于亲政了,但是慈禧太后仍然牢牢把持着国家的政权。

虽然说光绪皇帝没有独立掌控国家政事的能力,但是他毕竟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在光绪皇帝大婚的时候,有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给光绪皇帝送来了结婚礼物。奇珍异宝数不尽数其中英国女王就送来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自鸣钟。而且为了凸显自己的诚意,她还让工态返匠将自鸣钟镶上了很多的宝石金银,上面还雕刻了寓意吉祥的文字。

光绪皇帝看到这个自鸣钟的时候是很开心的,因为光绪皇帝曾经接触过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中的这种先进的东西是非常感兴趣,但是慈禧太后却不这样认为,在帆拿饥中国的封建传统习俗中我们认为给别人送钟就是有咒别人死的意思。

在汉语里钟表的钟和终结的终是同敏仔一个音。再加上慈禧是个守旧派,所以慈禧太后在看到这个自鸣钟的时候就勃然大怒,立马让手底下的宫女太监把这些钟给丢掉。光是皇帝看到这一幕之后,也十分的败兴,但是又不敢跟慈禧太后讲。只能看着那些宫女太监把钟给丢掉。英国女王的一番心思算是白白浪费了。




9、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害死的吗?

慈禧第一次得重病,慈安死了,第二次得重病,光绪死了,慈禧一病重就会死人,而且都是关键之人,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戊戌变法之后,光绪皇帝被囚禁,这并没有完全达到慈禧的目的,她最终是想把光绪换掉,于是放出消息,说光绪病了,很严重,快不行了,不能继续当皇帝了。这消息传到西方列强那里,西方人不信,安排医生给光绪做了全面体检,结果是光绪除了肾脏不太好,其他一切正常,但肾病并无大碍,不影响当皇帝。


慈禧害怕西方列强,换皇帝这事只好作罢。明里不行,只好转入暗里,慈禧下毒害死了光绪。

有什么依据说慈禧毒死了光绪呢?光绪驾崩之后,正史中记载他是正常死亡,证据很是充分,史学界主流观点一直也都这么认为。直到科学鉴定发现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主流史学界才把矛头直指慈禧,认为是慈禧毒死了光绪。

慈禧毒死光绪,让世人毫不怀疑她,可以看出慈禧手段之高明。既然慈禧毒死光绪可以做到天衣无缝,毒死慈安也可以做到,让人祥烂源们认为慈安是病死,而不是被毒死。


慈禧病了,病得很重,除了养病没有别的事情打扰,她可以从容酝酿一场谋杀行动。

慈禧和慈安共事三十年,慈安年轻时患风疾,慈禧一定是知道的。为对付慈安,慈禧蓄谋已久,她控制了给慈安看病的所有太医,慈安病了,慈禧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下药毒死慈安,然后让太医伪造脉案,摆出中风死亡的假象。慈安死了,朝廷上下忌惮慈禧的淫威,谁敢去查真像,从此,中风而死就成了慈安的死因。之后慈禧独自掌握大清政权,那些被慈禧收买利用的太医,要么闭嘴,要么被慈禧干掉。从此真像石沉大海。


以上只是推理,但这推理有其合理成分,正史的证据可能只是伪证,慈安被毒死完全可能。

杀人是要有动机的,慈禧毒死慈安动机何在?

慈安慈禧共同为同治皇帝选皇后,慈禧看中了富察氏,慈安看中了阿鲁特氏,同治也看中了阿鲁特氏,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帝也不例外,定谁当皇后,那得两宫皇太后说了算。慈历笑安看出了同治的意思,把球踢给了同治,说父母跟你半生,媳妇要跟你一辈子,还是你自己选吧!最后同治选了阿鲁特氏。违背了慈禧的意愿,慈禧当然不高兴。


光绪要大婚,安德海请求慈禧到江南为皇帝采购结婚礼服的布料,行至山东被巡抚丁宝桢拿获。太监不准出宫,丁宝桢以此为由谨态杀了安德海。安德海是慈禧的红人,丁宝桢不会不知道,怎么敢就地正法。实际这是恭亲王奕忻安排,请示慈安后干的事。打狗还要看主人,杀了安德海当然让慈禧很难堪,她能不嫉恨慈安?

慈安是正宫,地位在慈禧之上,有人说慈安很忠厚,对政治不感兴趣,不影响慈禧专权,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慈安在,慈禧并没有得到绝对权力,重大事情的决定权仍然在慈安手里,大清政权顶多有一半分给了慈禧。权力欲极强的慈禧想得到全部,这就是慈禧毒死慈安的动机。

所以,我们完全相信是慈禧毒死了慈安。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