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手拉手-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1、满族风俗习惯
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富取博收外来文化并善于融汇创新的民族。满族的风俗习惯很有特点。
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过去,满族男人冬季穿长袍,有的加外衫,套马褂,穿皮、棉、毡单脸厚底鞋,戴毡帽头,三块瓦狐皮或羊皮皮帽,春、夏、秋三季穿长衫,外套单夹马褂,内穿汗褟、背心。女子冬穿棉旗袍、套坎肩,春、秋穿夹旗袍,罩坎肩,普遍加绦子(右开襟)襟上,袖口镶五颜六色的双绦子。梳旗头、戴耳套、穿棉、单带脸勾云、绣花厚底鞋。满族姑娘临出嫁前绣门帘、枕头顶,做许多绣花鞋。
居住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满语称“土瓦”。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或“蔓枝炕”。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不住人,下通烟道。南北对面炕。上铺炕席,或糊炕纸刷油。炕梢置衣柜,柜内装衣物,柜上叠置被褥、梳妆用品。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墙头砌有圆形烟囱(满语称为呼兰),高出房檐数尺。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南北墙上有窗,窗户纸糊在窗棂外,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
礼仪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等等。现在,有些繁琐的礼节已被简化。 满族尊老敬上的传统更为明显。晚辈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
婚姻 满族传统的婚姻仪式较为复杂,大致经过通媒、放定、纳彩、过箱、迎亲、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门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求婚,两家都同意后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赠如意或钗钏诸物为定礼。然后是定婚,即选择吉日,男方家及其亲戚往女家问名,女家设宴款待,男方家长致辞求婚,女方家同意后,才算定下婚事。此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定婚后要过礼,也是选择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绸缎、羊、鹅等礼物。男方家还要赠银两钱财。此时要议定婚期。进入迎亲阶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妆,俗称“过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谢。迎亲时,新郎在迎亲队伍的陪伴下赶着彩车迎亲,在途中两车相错时,新娘的哥哥将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车,俗称“插车”。新娘至新郎家,换车乘轿,花轿落地,新郎要虚射三箭。新娘蒙红盖头下轿,与新郎站在事先摆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后撤天地桌,新娘进入临时搭的帐篷,谓之坐帐。坐帐时“开脸”,换头型。坐帐后,新娘跨过马鞍进洞房,新郎用秤杆揭去盖头扔到房檐上。夫妻饮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孙饽饽,众人闹洞房。在婚日当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后第一天,新娘给夫家亲戚装烟敬茶,拜宗族,认明辈分,谓之分大小。一般在结婚三日之后,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见娘家人并拜祖宗。婚后一个月,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谓之住对月。到了这时,婚娶仪礼乃告结束。
育儿 满族的育儿习俗比较特殊。生男在门左挂弓箭,生女在门右挂彩色布条,娘家送一个悠车。生儿三天时,亲朋送贺礼,俗称“下奶”。并举行洗礼,称“洗三”。满月时要请客人来“做满月”,并将弓箭或布条取下挂在“子孙绳”上。百日时,要用从各家要的彩布条编成锁,称挂锁。周岁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让孩子“抓周”。至今在一些满族聚居区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满月”、“抓周”等传统习俗。
丧葬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
禁忌 满族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2、订婚代表什么意思?订了婚可以干嘛?订婚后可以像朋友一样还是夫妻?
首先很高兴回答lz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lz有用:
首先订婚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我国只承认法律婚姻,也就是领取结婚证才叫做有婚姻关系,订婚仪式就算举行100次,从法律上来说你们还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个体。
其次从风序良俗的角度上来说,订婚是结婚的前件,代表着双方家长对一对新人的承认和祝福。在我国的普遍风俗中,一旦订婚,除非出现了极其特殊的意外(比如一方重伤、死亡、犯罪或者其他家庭出现极大变故的情况),否则婚姻不可取消。也就是说,如果是恋爱关系,那么双方只要“处不来”“没感觉”就可以直接分手,而如果已经订婚,除非双方都同意,或者一方发生了非常巨大的足以影响婚姻的变故,否则结婚的进程就不可取消,订婚双方中的一方单方面解除婚约对另一方是极大的侮辱和伤害。单方面的退婚可能导致两家人反目成仇。
最后,对你个人来说,订婚意味着你们已经确认了恋人和未婚夫妻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仅要像恋人一样相处,还要共同为未来的婚姻生活做好心理建设和准备。虽然相亲或者是父母牵线的婚姻并不会像自由恋爱那样有趣,但既然已经发展到订婚的阶段,说明双方从人到家庭都没有什么对方和对方家庭无法接受的怪癖。这是极好的现象,婚姻毕竟不是儿戏,也不像某些幼稚的小白以为的那样“是我和他/她之间的事情”。婚姻的意义就是两个家族的联合,因此由于结婚被生拉硬扯到一起的除了两个人,还有你们背后的家庭,从近亲的父母姐妹,到远房的表哥堂嫂,都由于一段婚姻而被拉到了一起,成为了“亲家”。因此一段婚姻,家人的承认和祝福是极其重要的,而这一点你们已经拥有了,因此完全应该怀着自信和感激去经营你们之间的感情。
个人觉得你并不是想问一个法律问题,而是问一个个人的情感问题,即:我和她/他还不是很熟,这就要“被婚姻”了,真的没有问题么?我们应该如何相处?现在还不熟,万一以后没法相处怎么办?……之类。
我个人的看法(只是基于个人,可能和很多大众对你的建议和认知都不同),爱本来就是一个动词,它代表着很多爱的行为,比如关心对方,互相信赖,互相负责……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爱,都必须具有这些共通的行为,如果做不到,那么就无所谓“爱”了,就好像你说你爱你的母亲,但是你既不关心她的生活,也懒得和她联系,更不愿意给她帮忙,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给她出主意……那么你对目前的“爱”在哪里?
常常听见很多人吹嘘的所谓“爱情的感觉”,我从来没有真正见过,很多摆出“前辈”姿态教训我的人都说“首先要有爱的感觉”……然而这些“前辈”们都没有获得什么真正的幸福,他们所谓的“爱的感觉”也像天上的云彩一样琢磨不定,基本上如果天气很好心情很好也没有什么生活压力,那么他们还可以有很多“爱的感觉”,而只要其中任何一方面出了状况,尤其是现实和经济上的,“前辈”们就会跑来对我吐槽“真不知道和他/她在一起有什么用”“离婚好了”“烦死了,根本无法交流”……说白了我认为这些“前辈”就是一帮妄想依赖某种荷尔蒙分泌获得的脑部刺激来决定和支持自己终生行为的存在——和草履虫从质上面没有太大区别。
真正幸福的婚姻并不需要这种莫名其妙的“爱的感觉”,不论被诗人和文人吹嘘了多少遍,“爱情的感觉”这个东西就像鬼神一样只是个“也许有”的存在——很多以为自己被“电”到的人其实只是荷尔蒙刺激正线粒体给了他们自己一个自我欺骗的假象罢了,你要靠身体里面激素给予的假象来活一辈子,也太可悲了。真正幸福的婚姻就是互相信赖、扶持,某种意义相当于有身体关系的朋友,不过比朋友更可靠,更私密,更具有独占性——你一般不会太希望自己的老婆/老公睡到别人的床上去,朋友的话,则不一定……谁上大学还没有个舍友什么的,对吧。
我对你们的建议是,你现在可以经常找机会去和对付逛逛街,买点东西,周末去超市给家里买储备食物,或者一起去爬上,泡咖啡吧,聊聊天,说说工作,把你对周围人和事的吐槽都吐槽给对方听……平时没事给对方发个短信“早上好”“中午好”“吃了没”“注意加衣服”“注意喝水”“看到挺有意思的电影/电视剧/漫画/小说/新闻……”间隔2-4天给对方打个电话,没有特殊情况不用超过半个小时……交流你们的生活、工作、三观……让你们逐渐熟悉起来。如果有房子,那么一起去看房子的修建,一起去逛建材市场,一起在网上查装修资料,看看是你喜欢的白色好还是我喜欢的米色好……爬山逛街的时候,没事牵牵手,如果对方送了你什么礼物,可以亲亲以示感谢……
别上床,从感情上来说你们现在上床也没什么感觉,强迫自己万一性冷感就太丢脸了。从法律上说你们也还没有婚姻关系,如果发生性关系,从法律上来说属于“通奸”……也不是什么好事……再退一万步说,万一最后实在实在成不了,没上床至少你们都有退步,如果发生了关系,估计双方家长就算用绑的也要把你们绑做一堆了……
3、满族的文化习俗是什么?
满族的习俗:
礼节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少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少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打千请安,隔五天见长辈得叩头,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状,女人双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路,等长辈过去,再上马赶路。远方亲友相见,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礼。“
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六,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婚俗
满族旧时婚姻重视门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龄女。这与旗内男子当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关。贵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廷指定结婚对象,一般旗人也有由族长指婚的情况。清代宫廷的“选秀”,是为皇帝及亲王选妃,一般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内部遴选。八旗内男女年龄到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男子订婚与结婚年龄可能更小一些。婚姻由父母包办,男方请媒人到女方说亲,先后要去三次。每次都携带一瓶酒,到第三次才能知道是否成功。所以有句俗话“成不成,三瓶酒”。如果成了,女方父母向男方要彩礼,猪、酒、柜、衣服、首饰等。男方送的彩礼,全部作为姑娘的财产。旧时满族结婚过程较为繁多,有议婚、小定、大定、过礼、送日子、开锁、送嫁妆、迎娶、坐帐、合卺、分大小、回门和住对月一整套过程。结婚时,新娘要在洞房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晚间在地上放一桌子,桌上放两个酒壶和酒盅,新郎新娘手挽手,绕桌子三圈后饮酒。炕上点燃一对蜡烛,通宵不熄,房外一人或数人唱喜歌,名曰“拉空家”,或有人用黑豆往新房窗户上撒,热闹一两个小时后自散。三日后新郎新娘回娘家。
丧葬
满族的丧葬也有一个演变过程。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满族先民的丧葬仪式比较简约、粗疏,曾经有天葬、土葬、兽葬、树葬、水葬、火葬等形式。入关前,满族以火葬为主,自顺治帝后期起,受到汉民族文化的影响,满族普遍改成棺材土葬,并结合本民族特点,形成了满族的特色葬俗。乾隆以前,各地驻防旗人由于要将死者及其遗属送回京中故旗,所以仍保持了火葬,而将骨灰装殓回京。乾嘉以后,允许驻防旗人在当地安葬,也改为土葬。早期满族贵族有人殉之俗,后改为剪发代殉和焚烧纸扎的奴仆。在农村地区,不准许在西炕和北炕死人,因为门是活人出入的地方,因此,死人入棺后,只能从窗户抬出。人死后,在院子西边立一杆子,高一丈五尺左右,上挂布幡,幡长九尺,用红布和黑布做成。幡的头和尾是黑布,中间四条是红布。出殡时,亲友要抢幡上的布,给自己孩子做衣服,认为可避邪,不做噩梦等。今天广州满族保持完整的满族坟场,仍能看到满族葬俗的一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