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前习俗-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1、订婚的规矩?
订婚程序
一、双发家长见面
男女双方长辈商定订婚事宜,虽然现在是自由恋爱的时代,但在结婚这等终身大事面前,还是需要征求父母长辈的意见与建议,因此在订婚之前需要与双方父母长辈沟通订婚事宜。特别是在思想相对传统的家庭,或者是大家族,订婚是整个家族的大事,必须要跟长辈商议的。
二、聘礼
大部分地方有订婚金饰的说法,如四金或者是五金,这是男方需要提供给女方的订婚礼,包括: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链等,很多人会说金戒指,其实现代很多订婚已经不需要金戒指了,很大一部分用的都是钻戒。当然除了这些属于男方给到女方的金饰之外,男女双方还需要给对方的长辈准备礼品,这部分现代订婚流程已经没有特别的限制了。
三、戒指
古代的订婚中,男方是需要给女方提供金戒指的,但是随着钻石进入中国,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订婚钻戒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年男女的喜爱。特别是订婚戒指的寓意,是在选择订婚戒指时最在意的,比如说:唯一印记的戒指因其独特的理念:一生只能买一枚,成为了订婚戒指的首选。意味着当一个人把这枚戒指送给你的时候,你就成为对方的唯一,唯一印记戒指代表着永恒的爱。就像是钻石的意义一样: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四、订婚场所
订婚的场所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女方的父母都希望男方可以主动到女方家拜访,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所以一般订婚的场所会选择在女方的家里,同时在家里大家的交谈也相对来说比较亲切,免除了外人的打扰。当然也有选择在外面酒店举办订婚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相对大的家族一起吃饭约定,在选择酒店时一定要照顾到双方家庭的口味区别,以及酒店环境,一定要选择在安静优雅的酒店。
传统的订婚仪式流程
一、出发前
(1)男方要在祖先的牌位前上香并祭告列祖列宗,请老祖宗们保佑订婚成功。
(2)下聘前应准备好携带的六色礼或十二色礼(即6种或12种礼物)。
(3)男方家随同“贡礼官”或“押箱先生”前往的人应包括父、母、准新郎与几位陪同人员,要保证总人数有6人或10人或者12人,因为下聘的人数应成双,并且这些人员应由男方家族中年龄较长的亲朋来担任。订婚仪式怎么办?而且载聘礼的车队应有6辆车,必须为双数,应避免4或8的人数。
二、到女方家时
当男方的聘礼车队到达女方家门口约100米时,男方要点燃鞭炮,宣告自己的到来。订婚仪式怎么办?女方家此时也应及时点燃鞭炮以示相迎,并由女方的兄弟一人替男方开门,再端洗脸水让准新郎洗手擦干,然后准新郎赠红包以示答谢。
三、接受聘礼
(1)押箱先生将聘礼交与准新娘的父兄。女方收下聘礼后,“拾礼品人员”红包礼。
(2)男方的纳彩亲友们应依序进入女家。订婚仪式怎么办?此时由介绍人来介绍双方的家长及亲友相互认识,并说些吉样的话,增添喜气。双方的亲友也可借此机会寒喧问候。
(3)由女方家族中一位最福寿双全的长辈,在列祖列宗的神祝前,进行点烛燃香献饼及献礼之仪式,并默祷预祝此女的婚姻幸福。
四、订婚仪式开始
(1)准新娘在媒人的陪同下,棒着甜茶献给前来送聘礼的对方的亲友们,这时媒人会一一加以介绍,而对方的亲友们则可以借机端详准新娘。这个过程被称作奉甜茶。
(2)当甜荼饮毕,准新馈再棒出茶盘收杯子,这时,来客们应将红包与茶杯同置于茶盘上,即俗称“压茶阮”。
(3)压茶既之后,准新娘由媒人或由福气好的妇人牵出,坐于大厅中一高脚椅上,脚踩在小圆凳上,面朝外,若是招赞则面朗内。订婚仪式怎么办?这个过程被称作“踩圆凳”。
(了解更多详细订婚仪式和流程参考:http://ke.wed114.cn/bentry_172.html)
2、订婚需要些什么准备呢?习俗是什么呢?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3、济南订婚习俗
1、祭祖男方在出发前,首先祭祖,然后上香祭告列祖列宗,请祖先保佑这段姻缘美满幸福。
2、出发男方赴女方家的人数应成双数,由男方家之年长亲朋担任,而礼车数一般为六辆车。
3、纳采男方纳聘车队到达女方家约100米时,男方须燃放鞭炮,女方也应燃引炮相迎,并由女方兄弟一人替新郎开门,再端洗脸水让新郎洗手、擦手,新郎应回以红包答谢。贡礼官将聘礼交予新娘父兄。
4、奉甜茶准新娘在媒人的陪同下,捧甜茶献请前来纳聘的男方亲友。
5、压茶瓯甜茶饮毕,准新娘再捧出茶盘收杯子,此时男方来客应将红包与茶杯同置于茶盘上,即俗称“压茶瓯”。
6、踩圆凳准新娘由好福气妇人牵出,坐於大厅中一高脚椅上,脚踩一小圆凳,面朝门口,若是招赘,则面朝内。
7、戴戒指由新郎取出系有红线的金戒、银戒套在新娘右手中指上,表示永结同心。婆婆亦在此时为新娘戴上项链、耳环之类的见面礼。
8、燃炮订婚礼进行至此,可谓大功告成,此时女方应燃鞭炮道贺。
9、订婚喜宴女方家设宴款待男方来客及媒人,宴毕男方应送红包“压桌”给女方。
10、回礼宴毕,男方应尽速离去,不宜久留。同时,男方回家时,绝不可互道再见。
4、大家知道订婚有什么风俗呢 ?
不同地方订婚习俗会有所不同,介绍下现代一般订婚习俗:
1、纳吉:即由男方选定黄道吉日,通常要根据两人的八字请先生或会看通书的人来确定。
戒指:订婚一般都要有订婚戒,新人们要选对戒。
2、糖果:这里指广义的。糖果有以下几种牌子不错:阿尔卑斯、雅客、徐福记、上海喔喔等,在酒席进行一半时或者开始的时候就要把喜糖按照一人两包的标准发到每个人手中。
3、香烟:一般去亲戚家时要每户搭配两包香烟。在酒席上的时候也是一人两包,体现好事成双。(若是结婚酒席的,因现在很多都免礼了,就一人一包了,因为在签到时因不收礼也就没有发烟这个环节了)香烟选红七匹狼硬壳的,如果实力强的,则一人发两包硬壳中华。香烟,买的量大,也是要去烟酒店批发的,货比三家,价格还是会有差异的,但是要防止买到假烟。
4、彩礼:一般在订婚时就要完成这个环节,或者订婚时拿一半,结婚时拿一半,现在彩礼主要是一个仪式,并非像以前年代那样作为买卖婚姻的内容。以前城关流行三万三,现在不少乡镇都在十万以上。彩礼是需要经过媒人之手或者当着媒人之面过给女方家的,之所以需要这样的仪式,是为了体现媒妁之言。有的新人现在采用存折的形式,但大部分人还是用现金,有的时候还含有金器(金项链、耳环、手镯、金块、其他传家宝等)或者折合金器价值的礼金。
5、压桌:即付钱给女方置办酒席的代名词,有的开明之士现在也没有收压桌钱。一般是提前根据大概请的桌数,给付的一个概数,如5000或7000元。
6、请柬:一般是没有发请柬的,除非请的人很多或者想搞的很正式规范。如果将订婚酒请的人范围定在亲戚范围,则不太需要发请柬,只需要提前一周告知大家便可。
7、酒席:一般要提前数天到酒店预订(结婚酒席则还要提前数个月预订,否则很可能订不到),先支付一些订金,可以和经理谈桌数,包间,大厅,桌椅,空调,菜样,酒水等布置与优惠等内容,并提前感受一下空调的性能。此外,在宴请在乡村居住的亲戚,一定要确保量足,量足了才叫办好了,如果即使有龙虾鱼翅,而他们并没有吃饱,则没有办好。
5、订婚都有什么讲究
各地的风俗不一样,订婚的过程也可不一样,下面的就供你参考吧;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倌要上路迎娶了!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你总听过吧! 所以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另外,又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