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风俗习惯-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1、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是不好的?
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面子社会,很多习俗在时代背景发生变化后产生走样和畸变。当然有些人简单的把一些春节期间的不良习俗归咎于春节本身,这是不公正也是很片面的,根源还在于人情世故。我个人比较反感的春节习俗有这几个方面:
互相攀比失去年味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本意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宠溺,在物质不发达的时代压岁钱甚至都不是钱,给孩子一些糖果就能让小孩堆满笑容。压岁即“压祟”,用这种方式辟邪驱祟,祝福孩子在新年里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后来我们国家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跟着改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小时候过年走亲戚,最欢乐的时候就是和亲戚家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玩游戏,各种花样作死。一盒鞭炮能玩出无数乐趣,所有小动物看见我们都能吓得躲着走。
最痛苦的时候就是压岁钱环节,大人们把我拉到一边,拿出钱往我身上所有能放东西的口袋塞。我爸妈各种阻止推挡,两拨人你来我往能僵持十几分钟不分胜负,夹在中间的我一脸懵逼:你们有完没完?我还要去玩呢!
如今过年小孩的压岁钱越给越多,过个节收到的压岁钱动辄数千上万,这钱不可能白收不给啊,这人情来往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可要算好账。一来二去心累人累算的累,压岁钱早已失去了温情和感恩,演变成攀比炫富之风,可谓恶俗。
春节期间近乎合法的聚众赌博
我体验过赌博的快感和刺激,不过那是在网络游戏里的类似赌博活动。现实中的赌博坦率讲我没有试过,因为没兴趣,我也不明白赌博有什么意义和乐趣。
以前的社会生活中,赌博发挥着娱乐活动的作用,这一点我完全理解。物质不发达的时代娱乐活动很少,赌博是为数不多的精神生活之一。但如今的文化娱乐活动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为何要沉迷赌博呢?
至少我我家乡这边,春节期间三天内的赌博活动是近乎公开合法的,警察不管,群众也不举报。棋牌室人满为患,一玩就是白加黑。农村地区的春节赌博活动已经成为一道风景和年俗,甚至很多人一年辛苦打工的钱能输掉大半甚至全部败光还欠债,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令人触目惊心。这样的年俗不应继续,所幸我发现年轻人嗜赌的情况远远低于长辈,说明更多的娱乐活动确实抑制了赌博之风的盛行。
庸俗的群发祝福短信
祝福短信曾经风靡全国,春晚还会公布短信发送量。但现在各种营销号、诈骗信息、垃圾信息充斥网络,祝福短信大多是从网上抄来的段子然后群发,实际效果与垃圾信息无异,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祝福的话需要情真意切,不一定要辞藻华丽长篇累牍,敷衍的话不如不说。收到的是群发的消息,回复的是群发的消息,大家心照不宣有何意义?这纯属浪费时间,甚至出现完全错乱不合时宜的节日祝福,你都不好意思提醒对方,大家迷之尴尬。
暴饮暴食酗酒无度
传统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发迹前兵败安徽,单枪匹马流落荒郊野外,饥饿难耐昏死过去。两个乞丐救了朱元璋,给他吃了讨来的白菜帮子、菠菜、豆腐、米饭掺和在一起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感觉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美味的食物。登极为帝的朱元璋后来想品尝“珍珠翡翠白玉汤”,宫廷御厨用最好的食材始终无法烹制出朱元璋当年落魄之时吃到的美味。
这个单口相声就足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年味越来越淡,因为物以稀为贵。以前人们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食,甚至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饱饭,所以过年吃得多吃得饱是难得的享受,甚至是生活富足的象征。
《新唐书》中记载诗圣杜甫的五十九岁时,从四川沿水路前往郴州,路遇大洪水,杜甫被困耒阳,“涉旬不得食”,十天没怎么吃饭的杜甫被耒阳县令从洪水中救了出来。“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饿了多天的杜甫吃到了耒阳县令为他准备的烤牛肉和美酒,醉的一塌糊涂,一晚上就死了。 诗圣的遭遇足以说明暴饮暴食的后果有多可怕,否则我们可能看到更多的现实主义诗歌精品。
小时候过年,我吃过年夜饭后在看春晚,邻居大妈送来一大盘饺子,热情的让我吃。明明我已经吃得很多了,在大妈的温情注视下只能继续吃饺子,结果吃撑了。那种感觉不可描述,极其痛苦,吃了几片健胃消食片过了一天才消失。从那以后无论在哪,我再也不敢暴饮暴食。
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至少是丰衣足食,过年暴饮暴食应该尽量避免,但酗酒的风气丝毫不减甚至愈演愈烈。有饭局必有酒,有酒必有劝酒,有劝酒必有不省人事者。有的人甚至每餐必醉,喝到躺在医院治疗也不悔改,实在无法理解。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人们辛劳一年放松休息,家庭团聚,联系情感的时刻。但这些不好的风俗冲淡了亲情友情,让年味走了样。然而身处人情社会,哪怕大多数人不舒服,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改变,这些陋习还不知道要延续多久。
2、世界上的一些不好的风俗习惯
不好的,风俗习惯想结婚的时候,闹心老板娘这个就是。
3、不好的旧风俗
不好的旧风俗
不好的旧风俗,习俗即是习惯。在旧社会,城乡居民禁忌较多,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相沿成习。其中我们现在也有很多地方保留这之前一种流传下来的不好的旧风俗。
不好的旧风俗11、女性做家务天经地义
(亲戚a对亲戚b说:你有两个儿媳妇都回家过年,当然应该在你家请吃饭,有人干活啊!)
…儿媳妇又不是你雇来的保姆
(看你家乱的,快点结婚就好了)
…自己一个人都过得乱七八糟还指望有老婆就能收拾你所谓的烂摊子???
(某某家的儿子真是没出息,家里什么活都做)
…人家愿意,自己大男子主义还抨击人家,裹脚的还都觉得不裹脚的丑呢
2、 婚姻关系为女性带来更多利益损失
(我爷爷去年给我打电话的频率明显增加,理由为:你堂妹已经结婚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我和你奶奶现在重心就在你一个人身上。)
…所以您这是希望我也快点成为所谓的别人家的人???
(舅舅经常去他岳父母家过年,姥姥姥爷被人抨击白养了儿子)
…而抨击他们的人,往往自己也有女儿女婿,内心也希望能和女儿一起过年却将女儿回来过年视为不孝。
3、生育孩子为女性带来更多隐形损失却被视为理所当然
(某个叔叔因为在照顾新生儿时候,比如换尿布,喂奶,哄睡,夜里看护等方面,和妻子付出一样多,被亲戚朋友们批评)
…在父母对孩子付出等同的情况下,父亲已经被认为是过分了,而母亲则被认为是不称职。
(生育孩子以后因为无人照看,女性往往要牺牲更多,比如干脆放弃事业,在家做全职主妇
…丈夫觉得自己工作更累,因此回家更不想带小孩,妻子煮饭,打扫卫生,看护小孩等一系列付出往往比工作要累很多,却被视为在家闲着
4、畸形婚恋观
(我爷爷:你早日结婚,你奶奶我俩也就觉得我们的任务早日完成)
…传统家长总觉得孩子结婚是自己的成就之一,好像自己儿女都早点结婚生子说出去面上有光,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人都崇尚自由恋爱的现代社会,长辈们操心我是出于爱我也能理解,拦不住,但孩子们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这事和你们没关系啊
5、在后代上重男轻女
(我爸爸很孝顺,每年带我上坟,上次一个爷爷辈的说我:女孩没资格上坟。而他去的并没有我勤,连太奶奶的墓碑在哪都找不到)
、、、我本来也觉得上坟烧纸是污染环境的陋习,但为了祭奠长辈,表达思念,提醒自己感动和孝顺,愿意陪我爸一起去上坟
6、酒桌文化
(每年回家过年亲戚朋友必然车轮战一样地聚餐,每次不喝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如果对方不肯多喝就认为是看不起自己,自己的孩子喝多了又心疼)
…每年例行在春节为亲戚朋友敬酒,按理我都应该陪喝一杯,今年胃痛,依然有长辈非要求我喝,我说:今天这一杯下去,我就要吐半宿,在床上躺两天,如果您非想要让我这样,我就喝。他才善罢甘休。
其实我这话是个试探,心里早就打定主意绝对不喝,如果这样说了这位亲戚还让我喝,那我对他也就没有尊重的必要了。
7、愚孝和要求愚孝
(我爷爷的弟弟们,我也叫爷爷,对我乃至我爸的成长过程都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但要求我们过年过节必然去看他们,否则就是不孝和忘本)
…我按照我爸的指示从小都很尊重他们,但慢慢发现所谓亲戚很多都是认知不同三观不合,却被血缘强行捆绑在一起的人,我对他们尊敬和爱戴,却要忍受他们对我随意开玩笑,指指点点,挑剔和批评。
…您觉得我不孝,那您对我任何帮助都没有仅仅因为您和我有亲属关系,又凭什么要求我对您孝顺呢?俗话远亲不如近邻,您还不如我的朋友,我哪门子的义务对您孝顺?
8、高额彩礼为男性带来的压力
(儿子认为父母为其出钱娶媳妇是他们的义务,因此宁可耗费父母半生积蓄以结婚生子依然觉得天经地义。女方父母或者自己认为自己在婚姻关系上亏了很多,以金钱衡量,尝试挽回所谓的损失)
…我觉得彩礼是属于价值观层面的问题,多少钱和个人选择有关系,双方家长同意即可,但非常反对高于实际生活水平数倍却为了面子或者社会影响的天价彩礼。
(以前朋友给我讲说她哥哥有个女朋友,相亲认识,感觉彼此很满意,都准备结婚了,女方家要88w的彩礼,而且不是给小两口,是单纯给女方父母,因为女方家庭条件不好,其父母想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男方拒绝,本来都要结婚了,结果谈崩了分手了。)
…所以我觉得这方面男性更吃亏一些。比如我和同学讨论过,如果一个女孩说,我没什么钱,但我结婚也不要你给我买房子。大家就会交口称赞:真是不世俗的好姑娘啊!!!如果一个男孩说,我没什么钱,但我结婚不要你给我买房子。大家就:你还想要房子???你咋不上天呢?
…我觉得婚姻是平等的,两个人共同组建新的家庭,彼此各有一些付出也有一些收获,一开始就要天价彩礼表明了女性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是吃亏的,那后面面对种种不公平待遇也是自己的选择。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更诓论被人尊重。
9、和性有关的隐喻式玩笑
(我姑姥爷喜欢小孩,男孩女孩他都喜欢,抱着亲个没完。我七八岁左右,他还喜欢经常抱我们,我表姐比我大两岁,也有类似遭遇。他遇到穿开裆裤的男婴儿,还喜欢拨弄人家隐私部位,小孩有时候会大哭,我觉得十分不适)
…我觉得这类习俗都比较低俗,除了带来尴尬以外毫无意义,很多时候是教育不充足,爱好不文明的表现,虽然短期内很难杜绝,但是反对的态度要鲜明,尤其现在的小年轻,完全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的婚礼,保护好自己的小孩不受长辈所谓的名为“疼爱”实际是骚扰的行为,面对不良习俗勇敢say no。
10、“你弱你有理”的论调
(朋友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关系不好,就是因为我这个朋友家里比较有钱,但是她的叔叔大爷家里都比较贫穷,于是爷爷奶奶总是在朝他们家要钱,去支援自己的其他儿女。)
…其实孝敬父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兄弟姐妹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抚养或者赡养义务,朋友的爷爷奶奶作为长辈,希望自己的每个孩子都过得好,但是别的.儿女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天下大同本来就是不可能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早就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还指望父母的孩子,哪怕四十岁也就是巨婴而已。
11、见不得女性强过男性
男性女性确实有性别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但并不是说所有男性就该如何如何,所有女性就该如何如何,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嘛。在是一名女性之前我首先是个人,你觉得我是女孩所以从小就给我买洋娃娃,但你为什么不能先问问我喜不喜欢小汽车呢?
12、忽视青少年性教育并自认为那是保护
很多父母对儿童性教育很忽视,反而助长了现在很多侵案的发生。其实孩子们越小的时候,在官方的渠道上学习到性知识,他们就越能自然,坦然,不害羞,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家长和学校严防死守,生怕教坏孩子,但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孩子们却能从各种不良渠道得到对性的畸形认知,性教育课本被收回,堕胎广告却满天飞;电影院分级制度始终不能落实,小片却四处传播;时至今日还有很多成年人不知道处女和膜没什么关系,很多男生不知道月经是怎么回事,很多女性连直面自己的性欲都觉得羞耻。
纯洁从来不等于愚昧,天真也永远无法和无知挂钩。家长们自己羞于开口反而为孩子们带来些神秘的色彩,儿童侵案案发率逐年上升,为很多孩子造成可能伴随终生的心理阴影。青春期的少女不知道保护自己,可能一次冲动就终生丧失了做母亲的权利。了解我们的身体并保护它,这理所当然,这并没有任何过错。
不好的旧风俗2那些让人不喜欢的旧习俗
扒灰
有的地方,具体哪里不说了,婚礼上现场直播和公公乱。我实在想不到优雅的词语形容这样的恶俗婚礼。而且这个时候如果新娘不愿意,还会被指责说不懂事。
劝酒
我爸酒精过敏,一喝酒脸上就会长红疹,密密麻麻特别可怕。可到了饭桌上,长辈劝酒。我爸推脱说酒精过敏喝不了酒,喝了就会烂脸。结果那人就立马拉下脸来说什么不喝酒就不给他面子,什么烂脸,过几天就好了。我再旁边听到简直怒火中烧,什么过几天就好了?好了?好了?呵呵。是烂的不是自己的脸,自己不心疼吧。我看不下去了,站起来说我爸去年喝了一口酒过敏在医院住了三四天,不能喝。结果那人端着酒盘子瞪了我一眼,说小孩子家家,大人说话差什么嘴,然后,和我爸旁边的一个伯伯两个人硬给我爸灌了一杯酒。灌完还拍着我爸肩膀说,这不什么事都没有吗?
重男轻女。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女儿感觉就是卖女儿,卖了后就不是自己家的人一样。还说大年初一回娘家会带来晦气。
闹洞房闹伴娘
往往是越落后的地方,越热衷于这种低俗的行为。参加过几个表姐的婚礼,也无意围观了最后的闹洞房环节。从最简单的往新娘胸口丢进去一个硬币,让新郎用嘴找出来,到新娘吃香蕉的环节,各个环节都充满了暗示。作为新娘,晚上自家爸妈都回家了,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本身就很失落,还要被一群人围观,做各种低俗,还要面带微笑去面对,这本身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且很多还有录像拍照,这种被欺侮的形象还要被各种记录下来,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好的旧风俗3旧碗为什么不能扔?关于碗的那些民间禁忌习俗
1、旧碗不能扔
民间习俗中,碗即使用旧了,也是不能扔的,因为这代表了我们的工作,我们的“饭碗”扔了不就象征你这一年诸事不顺吗。旧碗一般会用红布包好放在家里就行,不要扔了。
2、喜丧时偷碗
在很多农村地区,家中老人高寿去世,会举行“喜丧”,而喜丧时使用的碗据说有“寿气”,就有人偷碗以求长命百岁。喜丧的碗也有辟邪等用处。
3、碗打碎不能只叫碎碎平安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家中吃饭的碗被不小心打碎了,会说一句“碎碎平安”,说完就把碎碗给扔了。其实打碎的碗正确的做法应该用红布或纸包好再扔。
4、吃饭不能敲碗
家中有孩子的,经常会遇到,小孩吃饭时喜欢拿着筷子敲完,看到了要及时制止。因为吃饭敲碗,是乞丐的做法,寓意不好。
5、白事要摔碗
在很多风俗传统中,遇到白事要摔碗,有的是摔孝盆,寓意把晦气甩出去,二来也是把纸钱送入地府,白事摔碗讨个吉利。
关于碗的这些民间禁忌习俗,多了解一些吧。关注太影俗物,每天学一点传统文化知识。
4、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是不好的?
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面子社会,很多习俗在时代背景发生变化后产生走样和畸变。当然有些人简单的把一些春节期间的不良习俗归咎于春节本身,这是不公正也是很片面的,根源还在于人情世故。我个人比较反感的春节习俗有这几个方面:
互相攀比失去年味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本意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宠溺,在物质不发达的时代压岁钱甚至都不是钱,给孩子一些糖果就能让小孩堆满笑容。压岁即“压祟”,用这种方式辟邪驱祟,祝福孩子在新年里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后来我们国家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跟着改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小时候过年走亲戚,最欢乐的时候就是和亲戚家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玩游戏,各种花样作死。一盒鞭炮能玩出无数乐趣,所有小动物看见我们都能吓得躲着走。
最痛苦的时候就是压岁钱环节,大人们把我拉到一边,拿出钱往我身上所有能放东西的口袋塞。我爸妈各种阻止推挡,两拨人你来我往能僵持十几分钟不分胜负,夹在中间的我一脸懵逼:你们有完没完?我还要去玩呢!
如今过年小孩的压岁钱越给越多,过个节收到的压岁钱动辄数千上万,这钱不可能白收不给啊,这人情来往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可要算好账。一来二去心累人累算的累,压岁钱早已失去了温情和感恩,演变成攀比炫富之风,可谓恶俗。
春节期间近乎合法的聚众赌博
我体验过赌博的快感和刺激,不过那是在网络游戏里的类似赌博活动。现实中的赌博坦率讲我没有试过,因为没兴趣,我也不明白赌博有什么意义和乐趣。
以前的社会生活中,赌博发挥着娱乐活动的作用,这一点我完全理解。物质不发达的时代娱乐活动很少,赌博是为数不多的精神生活之一。但如今的文化娱乐活动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为何要沉迷赌博呢?
至少我我家乡这边,春节期间三天内的赌博活动是近乎公开合法的,警察不管,群众也不举报。棋牌室人满为患,一玩就是白加黑。农村地区的春节赌博活动已经成为一道风景和年俗,甚至很多人一年辛苦打工的钱能输掉大半甚至全部败光还欠债,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令人触目惊心。这样的年俗不应继续,所幸我发现年轻人嗜赌的情况远远低于长辈,说明更多的娱乐活动确实抑制了赌博之风的盛行。
庸俗的群发祝福短信
祝福短信曾经风靡全国,春晚还会公布短信发送量。但现在各种营销号、诈骗信息、垃圾信息充斥网络,祝福短信大多是从网上抄来的段子然后群发,实际效果与垃圾信息无异,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祝福的话需要情真意切,不一定要辞藻华丽长篇累牍,敷衍的话不如不说。收到的是群发的消息,回复的是群发的消息,大家心照不宣有何意义?这纯属浪费时间,甚至出现完全错乱不合时宜的节日祝福,你都不好意思提醒对方,大家迷之尴尬。
暴饮暴食酗酒无度
传统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发迹前兵败安徽,单枪匹马流落荒郊野外,饥饿难耐昏死过去。两个乞丐救了朱元璋,给他吃了讨来的白菜帮子、菠菜、豆腐、米饭掺和在一起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感觉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美味的食物。登极为帝的朱元璋后来想品尝“珍珠翡翠白玉汤”,宫廷御厨用最好的食材始终无法烹制出朱元璋当年落魄之时吃到的美味。
这个单口相声就足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年味越来越淡,因为物以稀为贵。以前人们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食,甚至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饱饭,所以过年吃得多吃得饱是难得的享受,甚至是生活富足的象征。
《新唐书》中记载诗圣杜甫的五十九岁时,从四川沿水路前往郴州,路遇大洪水,杜甫被困耒阳,“涉旬不得食”,十天没怎么吃饭的杜甫被耒阳县令从洪水中救了出来。“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饿了多天的杜甫吃到了耒阳县令为他准备的烤牛肉和美酒,醉的一塌糊涂,一晚上就死了。 诗圣的遭遇足以说明暴饮暴食的后果有多可怕,否则我们可能看到更多的现实主义诗歌精品。
小时候过年,我吃过年夜饭后在看春晚,邻居大妈送来一大盘饺子,热情的让我吃。明明我已经吃得很多了,在大妈的温情注视下只能继续吃饺子,结果吃撑了。那种感觉不可描述,极其痛苦,吃了几片健胃消食片过了一天才消失。从那以后无论在哪,我再也不敢暴饮暴食。
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至少是丰衣足食,过年暴饮暴食应该尽量避免,但酗酒的风气丝毫不减甚至愈演愈烈。有饭局必有酒,有酒必有劝酒,有劝酒必有不省人事者。有的人甚至每餐必醉,喝到躺在医院治疗也不悔改,实在无法理解。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人们辛劳一年放松休息,家庭团聚,联系情感的时刻。但这些不好的风俗冲淡了亲情友情,让年味走了样。然而身处人情社会,哪怕大多数人不舒服,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改变,这些陋习还不知道要延续多久。
5、民间不好的习俗
不好的民间习俗有很多,比如:土葬、闹婚房、结婚彩礼等,有些人在人家的婚礼上玩的太过分,甚至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6、我国不好的习俗有哪些(不能是春节的,像缠足这样的陋习)
1、端午喝雄黄酒,要知道雄黄可是砷的化合物啊,要吃死人的。
2、喝酒,给人劝酒,不把人喝醉了,就不高兴。
3、红包的习俗,这个就不要我多说了吧。
7、传统节日的不良风俗习惯
在中国燃放鞭炮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风俗,现在看是不太好的习惯,但是却不好改变的。前几年有的大城市限放,现在也逐渐的放宽了。那么要想改变这种习惯,只有人们自觉的认识到这些害处,才能减少燃放数量,不是强制能够限制得了的。还有人们不要攀比,能不放就不放,何苦花着钱遭着罪呢?
再有就是给故去的长辈上坟烧纸,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习俗大约在中国也流行了近两千年了,因为东汉蔡伦造纸后,才有了烧纸的习俗。也不知道为什么烧纸,是佛教还是道教的传统,又没有人说的清楚,只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你烧我也烧,谁看到故去的人花钱了?但是这也是传统,你不烧说你不孝,在众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这个习俗也是不好改变的,因为它是人们纪念先人的一种方式,特别是过年和清明节时更是如此。是啊,纪念祖宗和故去的长辈是得有一些特定的仪式,否则也表示不出来人们的心情。但是要尽量减少烧纸的次数和数量,已减少污染和不必要的浪费。
8、春节有什么不好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9、中国风俗陋习
1、贞节牌坊
每一处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最早的贞洁牌坊其实多以“节”字为主,多以古代士子为褒扬母亲养育之恩为名建立;但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末期,理学之风兴盛,贞洁牌坊就逐渐以“贞”字为主,成为了又一座压迫女性的大山。
起初,女性在夫死后还多为自愿守寡,间或有殉情而死之人,但后期大户之家攀比贞节牌坊数量愈盛,甚至官员都以贞洁牌坊数量为自己政绩明证,期间被逼守寡、甚至被活活饿死的女性不计其数。
2、缠足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缠足时代女子多以“没脚蟹”自比。脚小难行,动必扶墙摸壁,拄杖持杆,有条件则是婢女扶持,甚至‘扶婢仅能到中庭’,而完全依仗他人抱持背负的也时有所闻,倘若孤立无助,那么由此室移至相邻的彼室也难以做到。至于出门行路, 即使持杖扶婢,也是行不了多远便已气喘吁吁。
时不时地靠扶婢肩,倚柱而息,摸捏莲钩解痛除乏。施君美《幽闺记》所谓“步迟迟,全没些气和力”;关汉卿《闺怨》所谓“行一步叹息,两行愁泪脸边垂,一点雨问一行凄惶泪,一阵风对一声长吁气”,正是缠足者举步维艰的真实写照。
3、三妻四妾
多妻之原,起于男子的淫侈。生物界的事实,两性的数目,常大略相等。婚姻而无禁例,或虽有禁例而不严密则已,若既限定对于法定的配偶以外,不许发生性的关系,而又有若干人欲多占异性为己有,则有多占的人,即有无偶的人。所以古今中外,有夫妇之制的社会,必皆以一夫一妻为原则。
但亦总有若干例外。古代贵族,妻以外发生性的关系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妻家带来的,谓之媵。一种是自己家里所固有的,谓之妾。后世媵之实消灭,故其名称亦消灭,但以妾为配偶以外发生性的关系之人之总称。媵之义为送,即妻家送女的人,并不限于女子,如伊尹为有莘氏媵臣是。
与婿家跟着新郎去迎接新娘的御相同。媵御的原始,实犹今日结婚时之男女傧相,本无可发生性的关系的理由。后来有特权的男子,不止娶于一家,正妻以外的旁妻,无以名之,亦名之曰媵,媵遂有正妻以外之配偶之义。
4、童养媳
又称“待年媳”“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旧时,童养媳在我国甚为流行。之所以盛行童养媳,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非常贫穷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低下,众多的民众因家境贫寒而娶不起儿媳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跑到外地抱养一个女孩来做童养媳,待长到十四、五岁时,就让她同儿子“圆房”。解放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抱养童养女的问题在有的地区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
5、闹洞房
2014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2115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2%的受访者都曾经历过“闹洞房”,60.9%的受访者直言并不喜欢“闹洞房”婚俗。尽管“闹洞房”在传统社会的婚姻关系中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当下社会,这种作用已经不再明显。
调查中,74.3%的受访者认为“闹洞房”无助于促进婚姻关系,17.0%的受访者认为会有负面影响。现在一些地方的“闹洞房”存在什么问题?52.9%的受访者认为是闹的分寸掌握不好,造成不愉快,37.9%的受访者觉得一些做法太低俗,是对新人的侮辱。
其他还有“假闹变成真为难,引发纠纷”(14.0%),“让新人筋疲力尽,得不偿失”(12.7%)。10.9%的受访者指出“长辈参与‘闹洞房’,伦理秩序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