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尊龙体育 » 风俗彩礼 » 百色风俗

百色风俗-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发布时间: 2022-11-07 20:28:47

1、西林壮族过年风俗知多少

广西 百色有一个“中国沙糖桔之乡”,那就是素有“广西西大门”之称的西林县,这里是一个多民族群居的民族自治县,全县境内生活着壮、汉、苗、瑶、彝、仡佬族等民族,各自也都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那么就让 老黄历 为你介绍,西林 壮族 过年风俗。

备年货
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西林的大地上就开始弥漫着浓郁的年味。那天,壮族人家都要做饭豆粑来祭祀祖宗,其间有这么一句话,叫做“食升哈食下乡”,意思是吃了十五的饭豆粑,就等待年的到来。年关一天天临近,他们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备年货。他们既备柴禾,又备衣服,既备美食,又备香火。

在贫穷年代,壮族的家庭主妇很忙碌,一家人的穿戴都得由她们来制作,自腊月起,她们得加班熬夜赶制全家人的新衣服。大年初一,壮族群众都要穿新衣服,以示新年新气象,万事如意。

新年头三天一过,刚穿的新衣服得脱下来,留着以后走亲戚或赶集穿。现在生活好了,新衣服不再显得那么珍贵,但是过年穿新衣服的习俗没有变。

准备过年美食是西林壮族群众的一件大事。农历腊月十五以后,家家要杀猪,制成腊肉,供来年食用。每个寨子都要选同一天杀猪,大家互相帮忙,热闹非凡。

制作饵块粑是壮族群众的盛事,几家人合在一起,或淘香米上蒸笼,或合力舂米,或捏揉成型。这种原始制作饵块粑的手工艺传承了上千年,见证了西林壮族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见证了他们抱团生存的精神。

腌制水酸菜也是西林壮族群众不可或缺的活儿,水酸菜是他们钟爱的食物,过年大鱼大肉吃腻了,水酸菜是他们调胃口的最佳食品。

清洁卫生
临近年关,西林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要搞清洁卫生。他们不但要清除房前屋后的杂草和垃圾,清除屋内屋外的蜘蛛网和灰尘,还要清洗桌子、蒸笼等用具,俗称“拉呀”,可谓“辞旧迎新”。

以前,他们连锄头、梨耙甚至泥箕等生产工具也要擦洗干净, 除夕 还要把所有的牲畜赶回家,给它们喂上好东西。年夜饭之前,他们还要先喂狗,看狗先吃肉,还是先吃饭,以此来断定来年的运势。

看生肖测天气或收成
旧时代,西林壮族群众有个判断来年天气和收成的办法,那就是看正月头十二天的生肖属相,若是初一是“丑”,初六就是“午”,意思就是“一头牛做工,要六匹马去驮”,说明收成好。若是初一是“午”,初八就是“丑”,意思就是“八头牛做工,一匹马就能驮完”,说明收成不佳,得努力干活。

而天气则是这样判断的:若是初一是“辰”,那代表只有一条龙在兴风作浪,意思是来年雨水相对稀少一些;若是初九是“辰”,那就是有九条龙在兴风作浪,意思是雨水多,得预防洪灾;若是遇上成对“辰”,雨水更为稀少,意思是成对龙会相互推卸责任,谁都不肯卖力,得提防旱灾。

判断天气,他们还有一种预测方法,那就是看正月头十二天早上(每一天代表一个月),若是早上起来,看到当天山边有雾或是下雨,那就是说那个月有雨,若是晴朗,那说明那个月雨水稀少甚至是无雨,那就得根据情况来种庄稼。

虽然说群众的判断方法有些不科学,但也彰显了他们认真观察生活现象,积极总结经验的精神,是千百年生活智慧的结晶。

祭祀
祭祀是西林壮族群众过年必须做的事情,因为姓氏、家族的不同,祭祀的方式也不一样。供奉的食品不同,时间长短也不同,碗筷摆放更不同。但是吃什么供什么是相同的,吃肉的人家就摆荤的,吃素的人家就摆有鳞片的鱼,还有豆腐、粉丝等。对西林壮族群众来说,祭祀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信仰,传承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把尊老爱幼的品德深植在下一代的心里。

祈福
在新年伊始,西林壮族群众很注重祈福。农历正月初一,天还没有亮,每家每户的长者就争先恐后起来,挑着水桶,擎着用三张纸钱包着点燃的三根香,到供他们生息的水源取水,并用水来煮新一年的头一顿饭菜,这就是所谓的“抢头水”。

“抢头水”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祷告水神,让生命之水源源不断;二是祈福全家人来年一帆风顺,大吉大利。

正月初一吃完早饭之后,一家人就往吉利的方向走一程,拾些柴禾回家,意为“抱柴进家”,祈福来年财运亨通、收成满满。至于开张、开工、出门这些事宜,他们都要选个吉日,以示万事如意、幸福美满,这个祈福方式仍盛行至今。

道喜
新年道喜是壮族群众的习惯,新年见面,大家都会笑脸相迎,相互道喜,恭祝对方。正月初一当天,他们不喜欢串门,到了初二就相互邀请别人来家里吃饭,送些对方不做的美食,然后一起动手做饭吃,增进感情和友谊。

出嫁的女儿初三就携丈夫和孩子到娘家拜年。有“干爹”的小孩要去“干爹”家拜年,不但要带些腊肉、粽粑等礼品,还要燃放爆竹,这是一种孝敬老人的表现,更是一种美德。在马蚌镇的壮族村寨,还有小年祭山神的习俗,祈求山神护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平安。

娱乐
在过年期间,西林壮族群众喜欢聚集在村头,或玩牌,或打陀螺,或唱山歌,或打徒手毽,或拉二胡,或吹唢呐,一派喜气祥和。现在多了篮球、拔河、舞蹈等文体项目,增添了许多新鲜的元素。

2、请问百色有走妹风俗吗?具体点~谢谢

"走妹"是广西南丹白裤瑶青年男女的一种恋爱习俗。白裤瑶青年男女,凡年届十四、十五岁,便开始留发,并用布包起来,表示已经成年,从此可以参加社交、恋爱活动。"走妹"这一天,青年男女都穿上自己心爱的衣服,然后聚集在山坡上或森林中,少则几十个人,多则数百人。"走妹"的过程,一般是女方占主动。如果姑娘看中那个男子,就向对方示意或唱歌求爱。当双方情投意合时,就互赠信物,以表达爱慕之情。有时女方还将男友带到家中,父母一般不干预,反而认为自己女儿有本事。若男女双方感情好,从此来往不断,直到结婚

3、广西百色德保这儿的饮食风俗是怎样的?

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大米为主食,清谈为主(偶尔也有吃辣的)
农村:早餐以吃饱为主(必须保证在劳动的情况下顶到午餐);午餐比较简单;晚餐比较丰盛
镇上、城里:早餐一碗米饭、稀饭;午餐比较简单;晚餐比较丰盛

酒桌上的习俗:喜欢猜码(划拳)
过年过节:少不了鸡鸭祭祖
家家都有个祖先牌坊,置于正堂
对客人比较热情,但是男女朋友不要在大街上亲亲我我,被板砖是轻的,搞不好挨刀子,这是一种伤风败俗,去旅店没人说。
招待客人一般用酒肉,但是实在不能喝酒的也不会强行灌的了,但你也要热情的回绝,比如拿喝点啤酒或饮料什么的,或者说一会要开车,现在谁都不会勉强司机喝酒撒。

风味小吃类
除夕:肉粽王
三月三:无色糯米饭
四月八:艾叶糍粑
端午节:三角粽
七月十四:芭蕉叶糍粑
中秋:月饼、糯米糕
冬至:红豆糍粑
~~~~~~
基本上每个月都有至少一种风味小吃。

4、关于广西的民风民俗!!!!!!快啊 ,急急急急急急!

广西是民族很杂的一个自治区,但是以壮族为主,有人口1548963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曼”、“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傣语支。古文字是“模仿”汉字《六书》的造字法而创造的一种与壮语语音一致的“方块壮字”。2 0 世纪5 0 年代,根据壮族人民的要求,创制了一种全民族能够接受以拼音字母为基础的壮字。目前仍在推广使用。

广西壮族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很多都与汉族相同。正月过年非常热闹,各村寨青年男女都要以传统购“抛绣球戏扑”。打“磨秋”也是传统内容之一,即栽一直木于地上,以一横木凿其中,合于直木顶的磨心上,二人一左一右扑于横木两端为戏,此起彼落,此落彼起,腾在半空,非常有趣。壮族每年固定的宗教节日甚多。如部分壮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献“老人厅”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过小年。每年二月“祭龙”是各支系的共同节日。“祭龙”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日历需要的鸡、猪等牺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骑马、戴斗签者不得通过寨心,习惯认为每年杀猪“祭龙”能使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后并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献土地。十二月“送祖”,送“灶王”。此外,还有许多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禁忌。如正月初一不准吹火,不得串门。平时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用脚踩灶台和三脚。不能抬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进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龙山上的树木。如有结婚之家,孕妇不准去看新娘。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示外人不得入内。

广西风俗
南宁地区春节习俗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打扁担 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喜庆佳节的打扁担活动,更是热闹非常。场上长形的竹筒和锣鼓与之伴奏,围观的群众不时地传出唱彩声,节日气氛特别热烈。

在打扁担的人群中,你可以发现两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气十足的孩子,有的全家挥扁担上阵,有的母子同场打扁担,你赛我、我赛你,整个打扁担活动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赶圩路上,山民们腿走酸了,肩挑累了,就把担子一放,打起扁担,不一会儿疲劳便在扁担声中消失了。赶墟路上的打扁担活动即兴而起,尽兴而散。打扁担真是壮乡的一种轻巧而方便的文体活动。

“打扁担”的舞蹈语汇,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色彩,舞蹈造型与农耕劳作密切相关,表演内容有:耙田插秧、戽水耘田、收割打场、舂米尝新等。艺术形象的生活化、劳动化特点极为突出,它牢牢扎根于壮家土壤,必将生命长青。

5、百色民风民俗作文650字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
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
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
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
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
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
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
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
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
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
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
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
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
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
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
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
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
,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
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
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
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6、百色风俗作文1000字

家乡的春节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就是在除夕那天开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要上街买很多菜和零食回来,还要打扫卫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和红艳艳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问妈妈:“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妈妈笑眯眯地说:“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代表福气来到了。”妈妈又对我说:“除夕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能睡的。守岁,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诚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烟花,顿时,整个城镇响声四处,真是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爷爷.奶奶会煮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龙虾.虾菇.螃蟹.海蛰皮.虾.跳鱼等。吃过了饭,小孩子们都要去给长辈们拜年,拜了年,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有的孩子会拿钱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拜完了年,大人们就要上寺庙去进香。在我们老家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要进香。等大人们进完了香就会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等。正月初一就这样过了。到了元宵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欢喜的时刻到来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摆上了年货,每家都要杀鸡来拜神,桌子上堆满了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吃的,有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忍不住偷一个吃呢!让孩子们开心的不止这个,是在公庙上,摆着许多各色的旗子,让人来拿着,干什么呢?对了,就是游村,还有醒师,每逢家节,都有机会的,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风俗习惯。春节过后,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做平时该做的事了。我真是难忘家乡的春节呀!

7、广西百色利周乡的家乡村风俗有哪些?

广西百事利周乡的家乡村风俗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是和别人一样具体的,我不知道你是想知道关于过年婚嫁还是什么。

8、壮族的民居特色,服饰,风俗习惯,节日

1、民居特色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南北两个大方言,但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大体相同。南北两大方言大致以郁江和右江为分界线,延伸到云南省文山州的广南、砚山一带。

北部方言约占壮族人口的2/3,划分为8个土语区,即邕北土语、右江土语、桂边土语、柳江土语、桂北土语、红水河土语、邱北土语、连山土语;南部方言约占壮族人口的1/3,划分为5个土语区,即邕南土语、左江土语、德靖土语、砚广土语和文麻土语。

壮族也有自己的文字,唐宋以来,壮族民间曾流行“土俗字”,这种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利用汉字的音、义组合而成。根据1989年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版的《古壮字字典》(初稿)统计,共有10700多个字,其中定为正体字的有4918个。

壮族并没有统一的信仰,壮族民间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树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灵等。

魏晋以后,随着道教和佛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壮族宗教信仰体系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变异,形成以原始的麽教为主,融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信仰多神的“宗教”,并出现了半职业性神职人员——师公。

2、服饰

壮族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

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3、风俗习惯

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郎腿。

饮食以大米、玉米、薯类等为主食。认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肴、珍品。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

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普遍喜欢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显得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不爱吃胡萝卜、西红柿、芹菜等。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4、节日

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8)百色风俗扩展资料

壮族的饮食:

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稻米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蒸、煮、炒、焖、炸等,各种米饭、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汤圆等,是壮族人民日常喜爱的食品。

如果掺和其他材料,还可以制成许多更加味美营养的食品,如八宝饭、八宝粥、竹筒饭、南瓜饭、“彩色糯米饭”等。

居住在干旱山区的壮族,由于不宜种植水稻,则以玉米为主食。壮族人民喜食水产,鱼蛤螺蚌,皆为珍味;山林中的菌果、蝉、蛇、禽、兽,也是壮族人民的日常佳肴。

嚼槟榔是壮族的传统习俗,今广西龙州等地的壮族妇女仍有此喜好。有些地方,槟榔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