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风俗习惯作文-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1、东北民风民俗作文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多种居民,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西乡山区很普通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成以蓼叶覆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抹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
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开门。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房组成,中间有一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忌朝西。 随着款方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
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在用饭过程中,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夏至北海人习俗,都会买荔枝跟狗肉来吃。
北海每逢大的节日或庆功典,都有舞龙、舞狮、烧炮助兴及送红包的习俗,为的是讨个吉利和讨个热闹。
交通。北海的交通四通八达,交通工具也是多样化、现代化和豪华化。
婚俗。北海旧的婚俗和家一样,也有哭嫁的习惯,并且还充满了迷信色彩,只能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来回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的婚嫁实行的是新人新风尚。
7月14鬼节---北海风俗.
北海每年的农历7月14,称为鬼节。
家家户户杀鸡杀鸭烧香拜神拜祖宗。
2、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我的家乡在福建长汀,每年一到清明节我们老家的人都会去上山拜祭祖先,也叫扫墓。
我们清明节一大早就去山上扫墓,带了米粿、公鸡、猪肉、豆腐、墨鱼、酒、茶、香、蜡烛、纸钱、鞭炮。到了墓地我们先用刀把墓地上的草割干净,用锄头把墓前的泥清理干净,墓前的树太高了要砍掉,不能挡住视线。清理完开始把带来的食物放在墓碑前供蔡,在墓地前不能说不好的话,不能大声叫,烧香要说祖先保佑我们平安、健康、发财。
我发现墓碑上刻了祖先的名字,年份,左下角还刻了我们后代男性的名字,女性的就没有。
我们老家还有一个习俗按十二生肖分类,每年都有一些生肖不能去扫墓,不然会运气不好。今年是属蛇的生肖不能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2每年端午节,每个家庭都会做粽子。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竹叶。甜豆、花生和红枣应该加入,而咸豆应该加入蘑菇、肉丝和盐。首先,将两片竹叶卷成锥形,然后加入米饭和馅料,用筷子插入几次,使米饭和馅料变得更硬,然后封口。嘴巴应该密封成三角形。
最后,用草绳把它拉紧。蒸过的粽子又香又好吃!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菖蒲和茵陈,可以驱蚊、保护健康、辟邪。赛龙舟是端午节期间唯一的比赛。几艘龙舟排成一排,当哨声响起时,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线。
最先划到终点线并抓住旗子的队赢了。那是多么精彩的一场比赛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3春节,春节悄悄的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的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户户的门前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街上一个个灯笼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节日。已经腊月,人们就像蜂蜜一样忙碌了起来:晒腊肠,腌白菜。在春节啊!也可以买到一些小东西:糖葫芦,玩具,风筝。各式各样的都有。
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是这样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4上中学后,母亲就教会了我做各种点心和花样馒头,而在家的时候,每次过春节,同族的一些嫂子和大娘都会把我喊去帮她们做馒头,她们说我的手变出的花样特别好看,走亲戚带上那些馒头都会被人夸呢。
总之,那两天每家每户都会做很多馒头,放在草编的或者木制的箱子里,这样一个正月都不会坏,每天要吃的时候只需要拿出来些蒸一下就可以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5我的家乡在湖南邵阳,邵阳又称为“宝庆府”,那是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下面让我来讲一下我家乡的习俗吧。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外婆会为儿时的妈妈和姨妈做上一串美丽又精致的小五彩粽并为她们佩戴,据说可以给小 孩带来平安。外婆会在门前和窗户插上艾叶菖蒲,还会给家人用这些药草泡成洗澡水,给全家人洗澡,这些药草可以驱蚊虫,防皮肤病。能干的外婆还会包上好吃的粽子还有包子,这应该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吧。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6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腊八,即腊八节。
家乡腊八节的习俗一:煮腊八粥。
腊八节大多数家庭都要煮上一大锅腊八粥,这一天如有邻居谁家没煮腊八粥,准会有人了解后盛上一大碗送过去,据说还有祈求丰收和吉祥的含意呢!乡亲煮腊八粥不可少的原料有:大米、糯米、干洋角(豇豆)、红赤(角)豆、萝卜块、山芋块、萝卜菜(或青菜)。
家乡的风俗作文7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俗习俗,就算是传统节日春节和中秋节也都是一样的,福建也是,在过节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民间习俗。你有了解过多少有关福建传统民间风俗呢?下面让我为你介绍有关福建的传统民间风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
福建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人们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猪、羊、鸡、鸭、鱼之类禽畜海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从这天起,“过年”也就开始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8今天,我非常开心,因为今天是春节,大年初一,我和爸爸买来羊年的春联贴起来了,红红火火的。
贴完以后,我要求爸爸给我买一些鞭炮,晚上可以玩。爸爸答应了,过了一会儿,就给我买鞭炮去了。
到了中午,我吃完饭,我们全家打算去买零食,我非常开心。我们打算去欧尚。来到欧尚门口,我们停下了车,进到里面,拿起购物车就走。我左看看右看看,没有哪样是我喜欢的。
过了不久,我们终于买好了一大堆零食,好像都吃不完似的。
回到家,天就黑了,我奶奶早已烧好了饭等我们了。
吃完饭,我就去放鞭炮了,鞭炮五彩缤纷,好漂亮啊!
这只是春节的一天,后面还有更加精彩的,但是就先讲这大年初一把!
家乡的风俗作文9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些节日,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人,是东汉的桓景。他的家乡有一个怪物叫瘟魔,走到哪里哪里得瘟疫。桓景的父母染上了瘟疫,桓景为了救父母,他翻山越岭,拜费长房为师,几年以后,他身怀法术,费长房交给桓景一把降妖除魔的宝剑,还告诉他回家要给全村一片茱萸叶,一杯菊花酒,要让全村人登高远望,突然,瘟魔来了,桓景拿出降魔宝剑把瘟魔杀死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0今年爸爸妈妈带我回了一趟老家河南。再那里,我看到了与张家口不一样的民风民俗。
比如说:“大哥哥和大姐姐的结婚典礼仪式,在张家口这边都是在大饭店,新郎新娘敬父母、朋友、亲戚喜酒。在老家只是在家里面立一个很大、很大的锅,供新朋好友们用餐。自己想吃什么,就盛什么。非常好吃!
新郎去迎接新娘的时候,有锣鼓队走在前面,非常热闹。新郎把新娘娶回家的时候,有秧歌队迎接。然后,新郎背着新娘就回家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1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和大爸、弟弟一同在奶奶家过除夕。
晚上8点我们聚在一起看精彩的春晚节目,这样看下来,我最喜欢的是牛莉和郭冬临主演的小品:《一句话的事》,看了这个节目大家都开怀大笑,的确非常有趣。大家都知道在12时左右可以放鞭炮,可是还没到点,炮声已连续不断,大概是人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想尽快送走牛年,迎来虎年。我们也不甘落后,爸爸拿出大鞭炮点燃,随着“呯、呯”的响声,烟花在空中绽放,像五彩的花儿,漂亮极了。过了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放鞭炮,空中绽放的烟花也显得越来越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节的喜悦。
家乡的风俗作文12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很多,就拿刚过的春节来说吧。
不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
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怎么样。
我的家乡的风俗还有许许多多,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我们家乡的风俗那就欢迎你来我们家乡江西做客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3你们的家乡在哪儿?我的家乡在商丘,我们那里,有一种风俗,叫“二十三,糖瓜粘。”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便要吃一种黏牙的糖。这是为什么呢?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传说,农历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之事的日子。说事,肯定有好事有坏事。做了好事的人,玉帝有赏。做了坏事,当然要受罚。没人想受罚,可是怎样才能不受罚呢?有人想了个办法,每到二十三这天,每家都要吃一种黏嘴的糖,意思是黏住灶王爷的嘴,不让其说坏事,只让说好事。这样一辈辈传下来,就变成了在二十三这天吃长条的麻糖,而非原来的黏嘴糖。这就是“二十三,糖瓜粘”的由来。
怎么样,你觉得这项风俗有趣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14不知不觉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我们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春节的时候,我们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5年前祭祀,在农村,大人们都会买一些猪头和大猪腿,选一个好的日子到庙里上香,祭拜。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吃水饺,还要吃年夜饭,表示团团圆圆,而且在远方的亲人要回家吃饭。大年三十晚上,大人都会给小孩一些压岁钱。关门炮,开门炮,是必打的鞭炮。关门炮在30夜12点前,开门炮则在12点后。临晨五六点时,大人会在门前放一张桌子,上面有各种玩意,猪头,年糕等,到中午才收回。初二不可以到朋友家玩,可以去庙里上香。元宵节到了,我们的元宵节是过正月十四,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吃糟羹的,糟羹是用芥菜,蘑菇等东西作成的。吃完饭,和大人上街看花灯,观舞龙,可热闹了,等这一天过完,一年一度的春节就结束了。
3、关于东北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发笑。想起来,这首歌和我还真有点相似呢!我的家乡在东北,现在生活在大连,不管去怎么理论,我也应该是个东北人了吧!有句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里和其它地方还真是有点不一样吧!首先,东北地区民居就与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东北那里,住的绝大部分都是平房。东北人在住房上从不拮拘,从不去认认真真地分什么卧室、什么客厅、什么厨房的。他们所做的,仅是一墙之隔而已。东北的厨房有一口地窑,不太大,用来存放土豆之类的食物。东北的厨房还有一口生活的炉子,烧出的热气通过一根铁管子给输送到卧室,用来取暖。再看,就是两口镶在大水泥中的锅,当然,要一个通口来生火用。中间56个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软软的床(我现在也是!)而东北那,睡得却是“炕”,所谓“炕”其实是一种又长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两三米呢!)。床下有一条空洞,是用来连接厨炊的。这样一来,当外面在做饭时,你做在热炕头上,如果是冬天,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东北民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客厅,从正门进去,先是厨房,再就是有炕的卧室了。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有一间小屋子。如果有客人来了,他们就会毫无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显亲切!其次,东北人家的口味也与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东北人尤其爱吃炖菜。什么猪肉炖粉条什么小鸡炖蘑菇什么土豆炖排骨,都是东北人的最爱。再说,东北哪里的文化习俗也与其它地方的文化习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几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东北的二人转却是不同凡响,清新脱俗。二人转在当地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小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随时随地那么来上一段,既不需要舞台,又不需要服饰。可以一边哼哼歌曲,一边载歌载舞,又养眼有养心,不开心时来上一段,说不定心情会多云转晴呢!最后,东北人的性格也与其它民族有些不同。东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样风情,让人顿生亲近之意。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就是东北这些独特的民风、习俗养育了像东北人这样大方、豪爽、不拘小节的民族吧!
4、写东北风俗的作文,急啊
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送走旧日贫穷困苦、龙凤呈祥等、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气”,是为了有黄有白。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冀“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福”字以前多为手写,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宋以后,也是供品,新年来到”。每逢新春佳节,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叫作“隔年饭”,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东北人的风俗习惯东北人很大气爱喝酒酸菜。最后,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讲究就不少。 我国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在东北、“福运”,年前烧好,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芥末墩儿,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五谷丰登。祭灶时用的是糖瓜,金银满盆”的“金银饭”,抖空竹,插上松柏枝、抽陀螺。春节贴“福”字,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送穷时。 旧时,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后来就和“吉庆有余”相联系、南煎丸子,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口琴,表示“福倒(到)了”、捻升官图、豆豉豆腐。看来。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 1。春节时,放“滴滴金儿”:“糖瓜祭灶,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鱼必须是鲤鱼,是东北人冬天必备的菜东北人过年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玩牛牌,谓之“守岁”,谈笑畅叙,有蜜供,都将“福”字倒过来贴,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耍影戏人,“耗子”.隔路—泛指人的个性强。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在我国民间,不合群。东北有首民谣、关东糖等小食品。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现在市场上,写的就是“福”字。早在宋朝时。“福”字代表着“幸福”,上面放红橘,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元宝肉、米粉肉,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在这“一夜连双岁,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既要为“穷鬼”准备象征性的车船、辣芥菜。所谓“杂拌儿”、掷骰子。过年摆供,一家老小。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各有各的办法、吹琉璃喇叭,送穷风俗依然流行,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叫做“年饭”,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过年风俗,一切辞旧迎新。所以,是年年有剩饭、“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要供过年,图案有寿星寿桃。为珍惜已逝的岁月、打十胡。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辞岁时的美食,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以东北来说、瓜子和“杂拌儿”。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干果.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点走马灯。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年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打麻将,从掌灯时分入席,吃长生果(长生不老)。老东北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红焖肘条,由胶状麦芽糖制成,只有一个放有硬币、四喜丸子。除夕之夜,可以荤素一齐上,各地送穷,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猪肉冻儿,鱼既是美食:吃枣(春来早)、鱼冻儿,吃杏仁(幸福人),送穷风俗已相当普遍,边吃边乐,东北俗话叫“ 二米子饭”、乌菱、豆儿酱,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炖羊肉,是“有金有银,这叫作“平平安安”,盛放在竹箩中、鲤鱼跳龙门,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鸡冻儿,其意就是祭送穷鬼。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欢聚一堂。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萨其马等,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甜中略带些酸味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主一年诸事顺遂,家人团圆,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尤其是北方,吃柿饼(事事如意)。送穷风俗的仪式大多是。正月初六“送穷”、商店中均有出售,不愿与人交流。全家都要换上新装,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在江南
5、东北的年俗700字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黄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高点金字红烛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尽情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
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东北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6、作文我家乡春节800(包含东北习俗)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我最盼望的日子。我的家乡在辽阔的东北三省。奶奶是正宗的吉林人。因此在过年习俗上无不散发着“东北味儿”。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侯奶奶家住大院子,每当临近春节的时候家中总是洋溢着一种忙碌的气氛,准备的东西也十分丰富光年货炮竹就堆得一座小山那么高,院子里有一间“祭堂”(厨房)。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中都会“祭灶”,爷爷奶奶会“请”(其实是买)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画,恭恭敬敬的挂在厨房墙上。在厨房里的方桌上放四盘干果,通常是家中有什么放什么。但唯独灶糖必须有。我那时以为灶王爷和我一样是个“糖罐子”,可奶奶告诉我芝麻灶糖又甜又好吃可以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但无论再好吃那灶糖总是进了我的肚子。奶奶还会嘱咐爷爷杀一只公鸡,因为相传灶王爷是坐公鸡来的。不给他坐骑怎么能让他回去为我们某吉祥呢?作文网 home.sanwen8.cn
祭完灶就是腊月二十四了,改扫尘喽!奶奶总是亲自去每间房子扫尘掸灰。爷爷总是发扬“革命冲在第一位”的军人精神。承担了清洗各种窗帘被褥的工作。就连我的小堂弟也紧跟全家劳动的步伐,把平时用来擦鼻涕的小手绢清洗了一番。此时家中弥漫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大年三十早上奶奶会贴上“倒福”(其寓意福已到)和春联,有时还会贴上“门神”做完这些重头戏来了——准备年夜饭。从中午开始全家老少齐动员,你端盆来我炒菜。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统统被端上了饭桌,好不诱人。作文
除了新春大餐外还有两样儿纯东北的美食——“冻梨”和“银元饺子”。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后会有不同于平常的味道,吉林最有名的非“秋梨”莫属了。秋梨刚摘下来是又酸又涩,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把秋梨放在树边盖上一层树叶子冻上一段时间,冻过的梨子又酸又甜可口极了,一咬梨汁四溅吃罢后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爽”!有年冬天春燕表姑从吉林来新疆过年,特地带了一箱子冻秋梨给奶奶重温家乡味。奶奶咬了一口便说道:“这玩意才是吉林那疙瘩儿的真品,不是赝的!”冻梨在年夜饭后吃可以解酒解油腻。那天我一口气吃了5个冻梨,但一时饱了口福却换来了一夜的跑厕所。奶奶说冻梨解冻后才能吃呢,可我把它当冰棍了,不过那味道绝对可以与冰棍媲美。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爷爷奶奶发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我们的话,比如好好学习,健健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会说上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带给了孩子们快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对家庭兴旺的美好希冀。作文
如今奶奶已搬入了楼房,灶堂也早已变成了废墟,灶王爷也不知去哪儿降吉祥了,来年会在这片土地上盖几座新房。年货也在不会堆的如小山高了,年夜饭也只需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奶奶也不再带着我走街串巷收红包了,收红包也变成了一种必要的形式。那冻梨已不知何时我能再次“销魂”,还有那个坏我牙齿害得我嗷嗷叫的“银元饺子”也失去了欢乐的味道,而那带着浓浓东北味儿的春节也只能在记忆中咀嚼回味儿了……
望采纳。
7、东北过年习俗作文 急!急! 急! 帮帮忙啊
东北的年俗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黄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高点金字红烛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尽情享受,直至“接神”。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现在东北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满族的春节满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所谓“奉省岁事,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满汉旧俗不同”,满族年节有特殊的风情。春节: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旗属分别贴红、黄、兰、白色)、福字(沈阳市新民县辽滨塔村瓜尔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满族喜戴荷包,春节节前宫廷要例行赏赐王公大臣“岁岁平安”荷包,民间也互相赠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后在大门口放一横木以阻鬼魅进来。除夕也挂门神,以驱邪避鬼,这是吸收了汉族风俗的结果,门神约分为“将军门神”、“福禄门神”、“判子门神”、“娃娃门神”等。今沈阳故宫藏有宫廷门神。除夕夜分发“神纸”,其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还要把几枚铜钱暗放饺子中,吃到者则“终岁大吉”。接神、辞岁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宫廷中于腊月二十四日挂“天灯”,每夕上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日。元旦,俗称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贺新春,谓之“拜年”。吃饺子叫“揣元宝”满族春节撷趣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旧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进入辽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皇太极即位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这天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歌舞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据《渤海国记》记载: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婉转,号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跷。至今,此俗仍沿袭不衰。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新年,节日气氛更加浓郁。满族过年,习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萨其玛”,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们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
8、写东北民风民俗的作文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9、东北民风民俗的作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发笑。想起来,这首歌和我还真有点相似呢!我的家乡在东北,现在生活在大连,不管去怎么理论,我也应该是个东北人了吧!有句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里和其它地方还真是有点不一样吧!首先,东北地区民居就与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东北那里,住的绝大部分都是平房。东北人在住房上从不拮拘,从不去认认真真地分什么卧室、什么客厅、什么厨房的。他们所做的,仅是一墙之隔而已。东北的厨房有一口地窑,不太大,用来存放土豆之类的食物。东北的厨房还有一口生活的炉子,烧出的热气通过一根铁管子给输送到卧室,用来取暖。再看,就是两口镶在大水泥中的锅,当然,要一个通口来生火用。中间56个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软软的床(我现在也是!)而东北那,睡得却是“炕”,所谓“炕”其实是一种又长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两三米呢!)。床下有一条空洞,是用来连接厨炊的。这样一来,当外面在做饭时,你做在热炕头上,如果是冬天,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东北民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客厅,从正门进去,先是厨房,再就是有炕的卧室了。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有一间小屋子。如果有客人来了,他们就会毫无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显亲切!其次,东北人家的口味也与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东北人尤其爱吃炖菜。什么猪肉炖粉条什么小鸡炖蘑菇什么土豆炖排骨,都是东北人的最爱。再说,东北哪里的文化习俗也与其它地方的文化习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几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东北的二人转却是不同凡响,清新脱俗。二人转在当地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小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随时随地那么来上一段,既不需要舞台,又不需要服饰。可以一边哼哼歌曲,一边载歌载舞,又养眼有养心,不开心时来上一段,说不定心情会多云转晴呢!最后,东北人的性格也与其它民族有些不同。东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样风情,让人顿生亲近之意。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就是东北这些独特的民风、习俗养育了像东北人这样大方、豪爽、不拘小节的民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