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尊龙体育 » 风俗彩礼 » 安阳风俗传说

安阳风俗传说-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发布时间: 2022-11-05 09:34:43

1、安阳的五个民间传说

安阳市“洪洞移民”的传说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续安阳县志》载:“按安阳民籍,洪武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来者颇多。”境内大部土著居民世代相传:祖居山西,洪武年间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据传,元末统治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中原一带群雄割据,战乱频繁,加之黄河决口,连年灾荒,造成“生民百遗一,千里无鸡鸣”的惨景。朱元璋创建明朝后,曾数次从山西一带向中原地区移民,恢复农业生产。由于洪洞县位于晋南,靠近中原,便于迁徙,故多次组织当地“有丁无田”或“丁多田少”的农户迁籍。传说,当时负责选民的后军都督佥事李恪,采用多种方法,诱迁不愿意离开故土的农民。有次扬言:凡自愿迁籍的农民可到广济寺内办理手续,凡不愿迁籍者可到寺左侧的大槐树下等候裁定。此言一经传开,应迁农户多数挤至大槐树下。结果,凡到树下的农户,全部被迁徙。据说,当时大槐树上有个鹳巢,被迁农民望着鹳巢,触景生情,纷纷说:老鹳尚有个窝,咱到何处才有安居之日啊!由此,广济寺侧的大槐树,便成了先人忍别故里的标志。
洪洞迁民的传说,已历600余年。县西水治镇一带群众,传留下来的一些姓氏、族谱,也多把大槐树下迁来的先祖为其始祖,另传,迁民时,被迁农民多把自己初生子女的双脚小趾咬裂,以示纪念。因而,至今境内多数居民的两脚小趾甲盖仍是两瓣。

1566年初秋的一天,郭朴趁回乡探亲的机会,微服私访,独自一人来到凤凰岭(南岗)上。正走着,忽听背后有人急声叫道:“老哥!老哥!”郭朴回头一看,只见一个中年人推着满满一小车棒槌,正使劲往坡上推。见郭朴回过头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求告着说:“老哥,帮帮忙,帮咱推推车吧!”郭朴快步上前,帮他推上了坡。郭朴在朝中听腻了那些唯唯诺诺的奉承话。今天,突如其来有人喊他“老哥”,觉得怪新鲜,很多年以来,没人喊他一声“大哥”了。郭朴非常高兴,对推小车的说:“好,好,好,我就认了你这个穷兄弟。”谈话间,知道推小车的是卖棒槌的,就问他:“这些棒槌都是你自个做的么?”卖棒槌的回答道:“是自家做哩,推到会上去卖,多谢这位老哥了。”郭朴说:“我既然认你作了兄弟,就跟亲兄弟一个样儿,有啥好谢的。这样吧,过几天到八月十五,你给我送一车棒槌来,能办到吧?’’推小车的说:“别管了,大哥,到时候一准给你送去。”他万万也没想到,今天帮他推车的布衣“大哥”竟是大明王朝的阁老郭朴。八月十五这天是郭阁老的生日,来祝贺的官员自然很多,宾客盈门,一派喜气洋洋。可是,天都晌午了,郭阁老还不让开席。客人们一个个饥肠辘辘。家里人有些坐不住了,问郭朴咋还不开席呢?郭朴回答:“先别慌,我还有个朋友没来呢,大家再耐心等等吧。”大家正在纳闷时,有个卖棒槌的被家人拦在门口。家人说:“今天家里有事儿,你要卖棒槌就先到别处去吧,况且,这儿也不是你卖棒槌的地方。”家人说着就撵他走。卖棒槌的说:“有位大哥让我今天送棒槌来。”家人问:“你大哥是谁?”他答不上来,只是口口声声要找“大哥”。家人也着了急:“走,走,走,你肯定找错了门儿!”卖棒槌的认定不错,急得满头大汗,家人进去一通报,郭朴亲自出门迎接。走进客厅,郭朴让卖棒槌的和他并肩坐着,客人见状,都猜不透等来的是啥样的人物,这样受抬举。片刻,有个当地的大乡绅问:“他是阁老的啥亲戚?”郭阁老说:“他是我的一个穷兄弟,是卖棒槌的,今儿个是来向我祝寿的,顺便也给大家送棒槌来,送给每人一对棒槌,作为见面礼。他家里穷,日子过得很艰难,还要养活80多岁的老母。大家随意给他一点回赠,也算个心意吧。”说完,当面取出十两银子,给了卖棒槌的穷兄弟。这么一来,前来祝贺的官员、乡绅见德高望重的郭阁老这样敬重这位穷兄弟,也都纷纷赠送银子。有三两的,也有五两的,有些没带零碎银两的就慷慨地送了随身携带的珠宝。一会儿,就有了几百两纹银,还有珠宝玉器等贵重物品。卖棒槌的心里非常感激他这位“大哥”,忙又谢了众宾客,告别郭阁老,推车出门去。临别,郭阁老对他说:“好兄弟,回去用这些银两置买些土地,好好种地以养家餬口吧。”

(二)

郭阁老在安阳几乎是家喻户晓。然而,郭阁老在大明王朝究竟是怎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呢?官场之上,宦海沉浮,免不了有人被政治激流断送了性命。只要是忠臣良将,郭朴从不袖手旁观。当时有个年轻气盛的广东人叫海瑞,海瑞原是淳安县的一个知县,后来升任户部主事。谁知仕途险恶,海瑞栽了个大跟头,一头栽进了政治漩涡里;海瑞惹恼了皇上!

海瑞危在旦夕!

事情发生在明嘉靖四十四年冬天。年轻气盛的海瑞誓死要给皇上提意见,而且意见提得十分尖刻,尖刻得就是平常人也难以接受。世宗皇帝看过海瑞的奏章,顿时七窍生烟,火冒三丈,将海瑞的奏章狠狠摔在地上,厉声对殿前侍卫喝道:“这哪里是提意见,分明是对朕的恶意攻击,胆大狂徒,一派胡言,快与朕拿住此人,不要放走了他!”一个名叫黄锦的太监马上告诉皇帝:“皇上,听说这个海瑞上疏时,预先就买了一口棺材,并且和妻儿老小诀别,给家里所有的闲杂人等一一发了银两,让他们各自投亲靠友去了,这个海瑞决不会逃走的。”皇上当下传旨,将海瑞打入死牢大狱。御林军奉命去后,太监黄锦将海瑞的奏本捡起,放在御案之上,气急败坏的世宗皇帝又重读奏本,不知不觉心里有所触动,感到海瑞所说,亦有可取之处。世宗皇帝自言自语道:“这个海瑞还有点像商王朝那个叫比干的忠良,可朕并不是殷纣王啊。”转眼间,冬去春来。明嘉靖四十五年,世宗皇帝已是花甲之年。便召郭朴近见,问郭朴对此有什么良策。郭朴见世宗皇帝身体虚弱,劝皇上保重身体,暂时不宜出宫,有些事情暂缓处理为好。世宗又道“郭爱卿,你也知道那个海瑞给朕提的意见是多么尖刻!朕不爱护自己的身体,致使病痛缠身。如果朕像前几年精力充沛地在金殿之上执掌朝政,及时处理国家大事,何至于被那海瑞尖刻地指责呢。这个海瑞真是死有余辜。”提起海瑞,皇上就气不打一处来。郭朴奏道:“海瑞这样做,实在愚笨,他做知县时就憨厚刚直,但是,海瑞的内心也是为了陛下好,其心尚可原谅,老臣乞请陛下开恩,饶恕海瑞,他一定会为陛下的江山社稷肝脑涂地。”世宗叹道:“朕也不愿多杀这些敢于向朕提意见的谏臣了。”郭朴退出后,太监躬身递上法司的奏折,奏称:“海瑞实为对皇上讽刺讥笑,论罪当死。”世宗略略一瞧,便将奏折搁在一边,并不加批复。如果世宗随手加上批复,海瑞性命难保。海瑞不死,多亏了郭朴。这一幕,实在令人惊心动魄。

郭朴一贯秉公办事,惟才是举,知人善任。虽然手握重权,却从不滥用,虽然深受皇上宠爱,他从不恃宠专横。所以,明史称郭朴“为人长者”(德高望重的人)。

检举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17 14:10 名称由来北蒙——盘庚迁殷之前,安阳称北蒙。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率领臣民从山东“奄”迁来北蒙。他们自称为“商”。商朝灭亡以后,有人把他们称为“殷”。
安阳——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为安阳。变宁为安,其意相近。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 郡。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三国时安阳属魏郡。
相州——公元401年,北魏在邺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邺城仍属相州治理。公元580年,北周灭北齐,邺城被焚,邺民全部迁至安阳。安阳遂称相州,亦称邺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公元1192年(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国初年。1913年,废彰德府,复置安阳县。1949年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消,安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
大禹治水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由他所创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商、周三代之首。虽然夏王朝只是一种部落联盟,和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大不相同,总算已具备了国家形式,使得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大禹治水,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虽然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但是中华大地上的洪水为患一定特别严重,所以才产生了「洪水猛兽」的成语,认为洪水比猛兽更为可怕。大禹治理水患,让大

2、结婚风俗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那位于河南北部的安阳市结婚风俗是怎么样的呢?

河南安阳市,在结婚的时候一般需要穿三套服装,包括秀禾服,婚纱和敬酒服,然后男生要提前一天到女生家里面去纳吉

3、安阳的五个民间传说

安阳市“洪洞移民”的传说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续安阳县志》载:“按安阳民籍,洪武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来者颇多。”境内大部土著居民世代相传:祖居山西,洪武年间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据传,元末统治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中原一带群雄割据,战乱频繁,加之黄河决口,连年灾荒,造成“生民百遗一,千里无鸡鸣”的惨景。朱元璋创建明朝后,曾数次从山西一带向中原地区移民,恢复农业生产。由于洪洞县位于晋南,靠近中原,便于迁徙,故多次组织当地“有丁无田”或“丁多田少”的农户迁籍。传说,当时负责选民的后军都督佥事李恪,采用多种方法,诱迁不愿意离开故土的农民。有次扬言:凡自愿迁籍的农民可到广济寺内办理手续,凡不愿迁籍者可到寺左侧的大槐树下等候裁定。此言一经传开,应迁农户多数挤至大槐树下。结果,凡到树下的农户,全部被迁徙。据说,当时大槐树上有个鹳巢,被迁农民望着鹳巢,触景生情,纷纷说:老鹳尚有个窝,咱到何处才有安居之日啊!由此,广济寺侧的大槐树,便成了先人忍别故里的标志。 洪洞迁民的传说,已历600余年。县西水治镇一带群众,传留下来的一些姓氏、族谱,也多把大槐树下迁来的先祖为其始祖,另传,迁民时,被迁农民多把自己初生子女的双脚小趾咬裂,以示纪念。因而,至今境内多数居民的两脚小趾甲盖仍是两瓣。

4、安阳人说“不过了十六会,就不算过完年”,为什么安阳人都热衷于过十六会?

如果你们在安阳,肯定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过了十六会,就不算过完年”。我们发现安阳这片地方的人就特别热衷过十六会,似乎不过庙会就像是生活就少了一部分似的。安阳人对于过庙会也这件事情也是很热衷。

由此可见,安阳人对十六会的兴趣真的是太大了。十六会就是安阳在正月十六的庙会,早在明朝就有了安阳庙会,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衰落,而是发展得越来越好,所以,直到现在,安阳的庙会也是赫赫有名的,甚至还有其他地方的人慕名而来,由此可见,安阳庙会的热闹程度和受欢迎程度了。

至于对安阳人来说,更是他们童年的回忆了,承载了太多太多美好的记忆,安阳人的每年的惯例娱乐地点。不可能改变,也不会去改变的。

而且庙会对于孩子和吃货来讲,真的是人间天堂,有很多的小吃,平时不常见的,吃不到的,在正月十六的庙会上,我们天天可以吃到,这样的安阳正月十六的庙会,安阳人怎么可能不喜欢呢,肯定是越来越喜欢。


假如我们去安阳的话,千万不要错过这正月十六的庙会啊,真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这是为什么安阳的人都很喜欢过正月十六的庙会的原因吧。而且庙会也是文化遗产,也值得我们去保护和传承它,所以安阳人热衷去庙会,也是为了对庙会的保护,希望能永远的存在着。

5、河南安阳正月十六的庙会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怎么兴起的?

我们知道河南安阳正月十六的庙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的历史悠久与繁华。

咱们最热闹的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但是对于大部分安阳人来说,最热闹的自然是正月十六的庙会啦,过了这个时候,新年的快乐才能慢慢画上句号。


早在明朝玄武年间,安阳庙会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的安阳有一座大王庙,每年的正月十六,人们都会到这里去祈福平安,而且也出现了很多小摊贩,慢慢的就越来越热闹了,我们也习惯正月十六去安阳赶庙会了。

这么多年了,也一直保留了庙会的存在,到现在为止,安阳的庙会也是安阳这一片的老百姓每年最快乐的地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规模巨大。所以,安阳的庙会也就应人们的需求,越办越好。

这也是很多安阳人的童年记忆,安阳的庙会承载了很多回忆,也到现在为止,安阳庙会没有因为久远而落寞,而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来逛庙会了。甚至名气大到会有人慕名而来。

而且,安阳的庙会因为有很长的历史了,受到了政府部门的保护,希望可以继续延续下去,最令安阳人民激动的是,安阳的正月十六的庙会还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实在是可喜可贺。

所以,作为文化遗产,我们更加需要传承保护,现在很多古老的文化遗产由于我们没有关心爱护而消失,实在是太心痛了。

6、安阳市人白事啥风俗习惯?

安阳葬俗多而繁杂,当地人举行葬礼时,必有一套完整的安葬仪式,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尽了孝心。如果老人的葬礼太过简单,就会被当地人说不孝之类的言语。那么究竟哪些安葬仪式,才算真正向逝者尽孝呢?接下来的安阳传统葬俗拾零,为您揭开古城安阳传统葬俗。

得济、老盆、搭灵棚,安阳传统葬俗拾零
其一、得济:老人状况不好时,嫡系亲属都要在场。如果老人思维还清晰,多数会给子女一个交代,诸如家庭问题、社会问题以及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等。也有弥留之际,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中的,这样的人安静地离去,通常不会受太多痛苦。当地人有一个说法,当老人临终时,谁在跟前守着,亡人就得了谁的济。(人得济,是对亲人孝顺的意思。实际上在人活着的时候,从精神上、生活上照顾周到,才是真正的得济)。

其二、寿衣:寿衣以“领”和“腰”为单位,只能单数,不能双数,不论冬夏,都有单衣、棉衣。寿衣不论内衣外衣,一律不能使用纽扣,只能用带子,扣子谐音是“克子”,意思是对子女不利。带子是指后继有人,并能给后代带来好运。

得济、老盆、搭灵棚,安阳传统葬俗拾零
寿衣的衣料忌讳用缎子,缎子谐音是“断子”,所以不用。还不能使用皮衣、皮帽、皮鞋等皮制品,据说皮制品亡人穿了,到阴曹会被误认为是兽类,下世不能转生为人。寿衣的制作时间多讲究闰月,闰月为四年轮一次,据说什么时间做的寿衣,什么时间穿,所以闰月制做的寿衣,就不会很快使用上。意思是让使用者健康长寿。

亡人要穿不钠底的软底布鞋,女人要穿绣花布鞋,男、女都穿白色袜子,用黑色绑腿带,男人戴黑色或兰色帽子,女人用黑纱包头,男女都要头枕鸡鸣枕,表示死者能知晨昏,足蹬莲花枕,以示吉利(足蹬莲花上西天)。

三、停放:亡人穿戴整齐后,要往灵床上停放,这叫做“抱丧”,灵床上要放七根谷草,本地叫草铺(有恒温棺可直接停放到恒温棺内),灵床应放在堂屋正中与门口稍偏一点(据说只有皇帝才能在正中间),灵床上要铺绿色褥子,亡人身上要盖红色被子,停放时亡人的头应朝门口,停放好以后,要用麻皮把亡人的手、脚轻轻兜住(麻皮叫“拌脚绳”)。

据说是防炸尸时,尸体不能大步行走,出殡时要把拌脚绳剪断,不然下世不会走路)。亡人的两手不能空,一只手拿一个用白布手绢包着的元宝,另一只手要拿一包五谷杂粮(相传:元宝是亡人在黄泉路上花销,亡人在黄泉路上要过好多关口,蚂蚁山是其中一个,在过蚂蚁山时,亡人把五谷杂粮撒掉,蚂蚁去吃时就会闪开一条路,亡人才能顺利通过)。灵床正后还要放小镜子一个,以示亡灵出游不会迷路。

得济、老盆、搭灵棚,安阳传统葬俗拾零
其四、闭口钱:用硬币一枚(古铜钱最好)中间钻眼,用红线穿住放到亡人的嘴里,另一头分男左女右挂在耳朵上(本地有个说法叫:抬手银子闭口钱。闭口钱是用来买口缘的,相传,人的吃福是有限的,如果一生阳间没有吃够,到阴间就用闭口钱来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叫买口缘),闭口钱放好以后,要用草纸把亡人的脸盖住,有人瞻仰时,把纸错开,如果用恒温棺就不用盖纸了。

其五、灵前供桌:灵床正前要放小供桌一张,供桌上有供烧香的香炉一个,灯盏一个,没灯盏可用白蜡烛一支(据说点燃的灯盏与蜡烛是亡灵出游时照路用的,如果想让亡灵活动,就点燃,想让亡灵休息,就息灭,也有点常明灯的)。

7、安阳的风俗有哪些

安阳的风俗有春节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服、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和走亲访友,除了这些还有农历六月初一过小年、婴儿出生第九天做九儿、殷商文化旅游节等风俗。

安阳有哪些风俗

安阳的风俗有送羊,女儿结婚生子后每年农历五月回娘家“瞧羊”,六月娘家准备羊形面食等送到女儿家“送羊”。

安阳的风俗还有传统戏曲剧种落腔、吕村战鼓、汤阴帏子舞等。

安阳风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像璀璨的明珠点缀着人们的生活,增添许多情趣和光彩。

8、安阳有什么风俗

1,落腔

落腔(原名“落子腔”,俗称“唠子腔”或“捞子腔”,也称“安阳腔”),河南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落腔源于民间曲艺莲花落,在宋代时通常是七言句的顺口溜,到了元代,“莲花落”演变成为一种长调。到清代则演化成为一旦一丑登台演唱故事的形式。清代中后期结合黄本地的民间小曲,固定曲调板式命名为“落腔”。

2,吕村战鼓

吕村战鼓是河南省安阳县吕村镇独有的舞蹈文化和民间艺术,因其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它起源于殷商时期,以战争为素材,用鼓为表扬道具,以多变的舞蹈队形为表演形式。

3,跑帏子

汤阴帏子舞又称经纬舞,俗称跑帷子。是活跃在豫北区域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跑帷子使用的道具名叫“帷子”,它是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杆上扎“帷帽”,周围挂五彩缤纷的彩带及铜铃,实际上帷子象征的是一种招魂幡,表演者持帷子跑各种阵图,故名“跑帷子”。



(8)安阳风俗传说扩展资料

落腔文化特征:

1,乐器种类落腔曲调由安阳当地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曲调轻快,主要伴奏乐器为皮胡、竹笛等。1956年以后增加了全套打击乐器及唢呐、二胡、笙、大低胡等。后又增加了两支大号和“四大扇”增强了伴奏效果。

2,唱腔板式

落腔的唱腔板式有慢板、流水板、赞子板、娃娃、散板五大类和一些民歌杂调。落腔的曲牌音乐有早期戏曲的遗存,如大桃红、风入松、滴溜子、哪吒令等,还有数十个民间杂曲和小调。

9、安阳送羊的风俗

即每年农历五月,凡出嫁后当了母亲的女儿,都要带上礼物回娘家去“看羊”。
在安阳有一种习俗——送羊。即每年农历五月,凡出嫁后当了母亲的女儿,都要带上礼物回娘家去“看羊”,而到了农历六月,姥姥家再把羊送给外孙和外孙女,叫做“送羊”。随着时代变迁,送羊已经演变为送面羊,但情意不变。豫北地区有“送羊”的习俗,女儿结婚生子后都要在农历五月去“瞧羊”。民间流传有“割罢麦子、打完场,谁家闺女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让娘家去瞧羊。”之说,由娘家用白面蒸成羊形面食24个(大、中、小羊各8个),送给女儿家。图为7月7日,安阳市一百姓家“送羊”,并让小朋友“背羊”的欢乐场景。
送羊节的风俗,主要是外祖父、舅舅给小外孙或小外甥送羊。如外祖父母已故,由舅父、妗子送羊。民间有“妗不倒,羊不了”之说。送羊时间浓烈一般是在农历六月二十日之前,二十日之后送的羊称为瘸羊。此举取"羊羔跪乳"之意,教育外孙长大成人要孝敬双亲。有的只送3年,有的送到外甥结婚后,有的只要外甥在一直送。河北省临漳县,河南省安阳城乡颇为重视此俗。冀南、豫北好几个地方都有这个风俗。

10、安阳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一、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二、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三、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不过这一习俗的地域性比较强,有些地方甚至从来都没有。  

(10)安阳风俗传说扩展资料:

春节的由来: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虞舜时期,舜即位做了天子,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神灵。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岁首(新年初一)拜岁的习俗,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