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地风俗-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1、合阳县民风民俗作文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 .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 . 对襟 .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2、合阳特产
合阳特产有:洽川乌鳢、合阳九眼莲、羊肉餬饽、荞面煎饼、水车头豆腐、辣子豆腐、合阳踅面、党式铁锅炖、十全席、合阳富硒小米、合阳苹果、三池刀削面、同家庄水鲜饸饹、拔丝红薯、合阳面花、黑池羊肉糊饽等。
合阳特产
合阳富硒小米,色泽鲜黄透亮,颗粒圆润饱满,油味浓厚,口感香醇,优质优良,营养丰富,是天然、绿色食品。
合阳面花历史悠久,是在乡野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风俗礼馍,在民间叫做“花馍”或“花馒头”,是中华“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眼莲,是合阳县独有的特产,栽培历史悠久,早已出名。合阳的莲藕有九个孔眼,环状排列,故叫“九眼莲”。
3、中国陕西的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1、做面食
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
2、做“顶针”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3、扭秧歌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
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3)合阳地风俗扩展资料:
春节的起源: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的习俗,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的蛛丝马迹。
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的“立春”,立春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当天象“斗柄指寅”时,阴阳转化,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节日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4、合阳面花的由来
合阳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面食是村民的主食。
该县村民普遍有精制细做面花的传统风俗,在关中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精细、色彩鲜艳谐调、象征意义强等特色。面花艺术制作精巧,造型美观,民俗内涵丰富,婚庆、做寿、满月、祭祀等民间活动都有相应的面花。合阳县面花久负盛名,被列为“秦艺六绝”之一。 合阳县贺俭村妇女中的能人巧手特别多,在她们的手中白面可捏制成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上百个品种,被当地人誉为“面花村”。因而在1998年陕西省面花制作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
5、陕西渭南富平一带的一些风俗习惯?
风俗
生日
家中成员生日,全家吃面条,称“长寿面”。今更重视儿童生日,添衣物,送玩具,备办生日蛋糕、生日烛。小朋友亦携礼品来庆贺,主家则以蛋糕糖果分送幼儿园小伙伴。
做寿
老人做寿,外甥与女婿都要送厚礼,其中必有长寿面、寿桃、寿糕、红烛。昔时富贵人家,寿桃高达一米多,上插米塑戏曲人物,配以寿屏、寿嶂。寿堂上,礼品列陈,红烛高烧,敬过祖宗神祗,晚辈按辈份跪拜祝寿,送上寿面,寿翁寿婆分“寿钱”。而后亲友前来祝寿。
送五福
永嘉楠溪江两岸有送五福祝寿之俗。“五福”即在布上绣上五只蝙蝠,以蝠谐福,称为“五福拜寿”、五幅系指长寿、富有、康宁、积德、善终。
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别物代替)等 5 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吃五豆的风俗至今在农村尚流行。
做百日
做百日是西安关中地区习俗,分为新生儿百日和亡人百日。新生儿百日是为时满百天的婴儿举行庆贺祝福的礼仪,也叫庆百日。亡人百日是在逝者死亡满百天时举行的悼念仪式。在此之前,蒙丧之家有七七四十九天的衰悼时间,每七日祭吊一次。届时儿女都要在死者坟前和家里的神位、灵屋前进行烧香、焚纸、拾魂等仪式。百日这天,死者的主要亲友和邻里都要前来参加祭祀活动,并将放在神位前的灵屋拿到坟前烧化。蒙丧家这天要宴请宾客,以示谢忱。做百日之后,死者家属即转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6、合阳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我的家在陕西省的一个抄小村庄,那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那里的春天有数不清的树林都发芽了,果树开花了,麦苗长的一尺高,绿油油的一望无边,金黄的油菜花像黄毯子一样铺在地上,雪白的塑料大棚连成一片,像天上的白云,人们在棚里种菜,脸上露出了笑容,小河的水哗哗地流着,小鱼和小虾在河里做游戏。
夏天,河被太阳照的暖烘烘的。暑假里我们到河里去游泳,好多小朋友围在一起打水仗,我们爱吃的西瓜成熟了,麦子也成熟了,满地都是金色,空气里都飘着麦香味,人们笑的合不拢嘴。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果子都熟了,苹果的脸笑红了,石榴笑的咧开了嘴,黄黄的苞谷向人们招手,好像在说:“快把我们带回家吧!”人们收完苞谷又紧张地播种麦子,播种机在来回播种,秋天真是一个忙碌的季节。
冬天,天气渐渐冷起来了,洁白的雪花慢慢地从天上飘了下来,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人们穿上棉衣去逛街一个大电视,我们小朋友写完作业出家门去打雪仗、堆雪人,冬天是小朋友快乐的季节。
7、合阳面花的介绍
面花在合阳又叫“花馍”、“花馒头”,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风俗礼馍,也是艺术性极高的汉族传统艺术品。它既有可看的观赏性,又有可吃的实用性,久负盛名。